我区的“今夏热剧” 正在演绎​“新篇”和“续集”

2023-07-20

  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快乐童年,是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期望。
  援滇、援藏医疗队的爱心故事,既有新篇开启,又有“未完待续”——她因为手指先天畸形,上幼儿园时经常被嘲笑,而一次矫形手术让她不再羞于伸出手;2021年,远离家乡的她,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可以快乐奔跑的童年,今年,同样远离家乡的杨浦医生为这份“礼物”进行了“加固”。
  中小学生的“心灵奇旅”,既有妙不可言的“初体验”,也有“常听常新”的“主题歌”——音乐不仅能画还能演,夏令营中,无形的音乐“化成”了有形的团体互动小游戏,“即使没有基础,也能一起享受音乐”;传统文化睦邻节是社区一系列暑期活动的“开路先锋”,穿上汉服写起书法,在她的家,传统文化已成为亲子活动的常见主题……
  杨浦正在演绎的这些“新篇”和“续集”,将持续为孩子们送上今夏的热烈与美好。
  爱心故事,既有“新篇”开启,又有“未完待续”
  “新篇”——她不再羞于伸出手
  来自云南的小尹因为手指先天畸形,上幼儿园时经常被嘲笑。“她回来后就很难过,有一次拿起剪刀想剪掉它。”小尹的奶奶说。日前,区中心医院专家团队远赴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为小尹开展矫形手术,手术很成功。此次区中心医院专家团队共为3名学龄前多指患儿完成矫正手术。
  这是由上海援滇医疗队发起的“先天多指畸形”爱心公益项目。“我们不仅要带给他们健全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送去精神上的陪伴和情感上的关心。”上海驻昆办副主任柳春杰表示。
  杨浦援滇干部顾益军介绍,该项目由永胜县卫健局牵头,依托永胜县人民医院骨科和麻醉科共同完成,并分阶段实施。
  近年来,在沪滇合作的大力支持下,区卫健委派出援滇医疗队对口支援永胜县人民医院。去年11月,杨中心医院援滇医疗队在永胜县下乡义诊时,发现了两名拇指多指畸形患儿,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其家境贫困,难以到昆明、大理等地的医院就医。于是,医疗队在当地为这两名患儿进行了矫形手术。
  基于这次经历,杨中心援滇医疗队推测永胜县其他乡镇可能存在类似情况,便向永胜县政府建议对各乡镇进行多指畸形筛查。“当地不少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因其家庭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经济困难等原因,未能得到及时诊治。”杨中心援滇医疗队队员李波说。
  “今年5月,永胜县开始在全县开展初步筛查,共筛查出46例多指畸形。我们将为这些患者评估其畸形严重情况,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免费为其进行矫形手术。”顾益军表示,首批为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的多指畸形开展矫形手术,接下来,将在暑期完成学龄儿童的矫形手术。术后还将开展定期随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续集”——“以后能恢复到正常孩子的行走步态”
  “病好了,我要去上学!”2021年,“世界儿童日”来临之际,来自西藏日喀则的4岁女孩边巴普赤收到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一个可以快乐奔跑的童年。同年10月下旬,在区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的护送下,边巴普赤从西藏来到上海。医院骨科不仅邀请了新华医院的儿科专家共同会诊,为孩子进行双侧髋关节畸形复位内固定术,还安排了儿科护理团队全程照护。
  如今边巴普赤已经6岁了,恢复情况如何呢?日前,为她手术的区中心医院副院长、骨外科主任刘晓东一行来到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为她进行了内固定取出。
  “手术很成功,目前钢板已经全部取出,从术后恢复来看,小姑娘的两侧髋关节已经完全复位了,以后能恢复到正常孩子的行走步态。”刘晓东介绍。“非常感谢杨中心的医生千里迢迢来为我的孙女做手术。”边巴普赤的奶奶说。随后,医生们还为小女孩送上了学习用品和捐款。
  这段杨浦与拉孜的缘分,还得从2021年10月初说起。
  那时,区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在珠峰脚下的拉孜县为当地农牧民开展义诊。其中,一个小女孩格外牵动医疗队员的心。她患有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如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将来可能无法行走。
  援藏医疗队队长王俊鹏介绍,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婴儿期治疗效果最佳,可通过手法复位等非手术方法治疗。但由于边巴普赤已错过最佳窗口期,现在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孩子是出生两个月后发现得病的,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就拖到了现在。”妈妈卓嘎无奈地说。
  得知患儿情况后,区中心医院决定全额资助边巴普赤来沪手术,并在院内开展募捐,为孩子送上一个可以快乐奔跑的童年。
  据悉,自边巴普赤来沪完成手术后,医护人员就一直与边巴普赤一家保持联系,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此次,杨中心团队还在当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手术带教、学术讲座、专家查房等方式,传播新理念、推广新技术,促进“组团式”医疗援藏互动交流以及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骨科的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医疗技能水平,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针对医生填报病案时存在的问题,区中心医院病案室主任吴旭以“病案首页填报注意事项”进行手把手指导;针对影像疾病诊断,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唐翠进行授课……秉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杨中心团队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手术指导和学术讲座,为当地医疗队伍“传经送宝”。
  活动中,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医学影像远程会诊中心揭牌成立。今后,杨中心医生还可通过远程阅片的方式,为当地诊疗提供指导。
  “心灵奇旅”,既有“初体验”,也有“主题歌”
  “初体验”——音乐不仅能画,还能演
  今年,上海体育大学音乐教师李云朵带领她的团队独创了一套”唱奏画演“音乐心理舒缓课程,初衷是希望为白领等中青年群体解压。
  近日,一曲节奏舒缓的《声声慢》飘荡在杨浦区“心动力”夏令营的活动现场,李云朵时而坐在钢琴前弹奏,时而来到孩子们中间教授声息唱法。“这次‘心动力’夏令营,我们是首次将这套课程应用到青少年群体。”李云朵说,“即使没有基础,也能一起享受音乐。希望这次‘初体验’能够给团队带来一些思考,在未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群体走出‘成长的烦恼’,感受生命的美好,追逐生命的本真。”
  当天的活动,不仅对李云朵及其团队是“初体验”,对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也是“初体验”。
  “妙不可言”,复旦科技园小学学生孙德瑞用这四个字形容,“老师让我们认真聆听音乐,同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脚趾,再缓缓集中到头顶,从来没有感觉这么放松过。”
  “唱奏画演”音乐心理舒缓课,将无形的音乐“化成”了不同行为模式下具象的团体互动小游戏。
  “音乐图形谱”,是一种用图形表现节奏、旋律、高低、长短、结构等要素的音乐记录符号体系。在李云朵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进行“音乐绘画”,一边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一边用彩笔画出与之相符的曲线,有的还“即兴”加上了自己喜欢的小元素。
  音乐不仅能画,还能演。换上服装,拿起道具,在演绎《愚公移山》《哪吒闹海》等舞台剧的过程中,孩子们与带有神秘色彩的音乐作品也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个课程非常有趣,我很喜欢这次的‘心动力’夏令营。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非常开心。”刘思睿说。
  “主题歌”——不少传统文化体验课变为“常态化”
  6岁的童佳羽一直在学习弹钢琴,近日,在四平路街道抚顺路睦邻中心,她却坐到了古筝前,专业老师手把手指导,教她用拨片奏出一首入门曲《小星星》。这是童佳羽第一次接触古筝,“虽然有些陌生,但确实是一次愉快的体验。钢琴是弹的,古筝是拨的,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很好听。”童佳羽说。
  在当天举行的“古韵流转,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睦邻节中,除了热门的古筝摊位,一旁的国画、书法两个摊位,人气也颇高。
  在国画摊位,孩子们熟练地拿着画笔,蘸取颜料、简单描摹后,一株株鲜艳可爱的荔枝跃然纸上;而在书法摊位,我们遇到了今年10岁的朱嘉蓉小朋友,她穿着一袭汉服。朱嘉蓉说,自己平日里就有学写书法,是传统文化爱好者。“我就觉得写书法非常舒服,心境会变得很平和。”
  其实在朱嘉蓉家,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亲子活动的常见主题。朱嘉蓉的妈妈罗琦敏说:“我们希望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国粹。因为在学校里,她主要是学习语数外等知识,那么在假期,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帮她安排一些传统文化学习。这是一种品性的培养和磨练,对她的成长有好处。”
  本次传统文化睦邻节以“琴、书、画、礼、乐、射、武”为主题。我们了解到,活动中的不少体验课程会在抚顺路睦邻中心正式上线,变为常态化。“传统文化睦邻节,是为我们的一系列暑期活动‘开路’。比如武术课,我们后续会每周安排一次,让更多社区亲子家庭接触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抚顺路睦邻中心负责人何雯婷表示。

分享到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新浪微博
点赞0 收藏0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