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聚力赋能社区建设 杨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实践与创新探索
2023-05-29 社区文化是撬动社区治理的杠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基层“最后一公里”延伸,我区12个街道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聚焦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上海市民文化节等主线,在“一街一品”建设上做出了卓越成绩,形成了一批可推介、可借鉴且具有杨浦辨识度的创新成果。
控江路街道
控江路街道辖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近年来,街道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基础,创新群文工作方法,整合辖区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内涵,促进多元化发展,打造“多彩文化 美丽控江”文化品牌建设新亮点。
“破题”--文化活动中心持续升级
为了打破社区文化活动场地不够、文化服务不够专业化的瓶颈,控江路街道做了三个整合。
一是设施整合。在原有1533㎡的老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完成文化活动分中心一院一馆四空间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硬件更优质、选择更多元的文化活动场地。
二是单位整合。与刘海粟美术馆携手打造了上海首个社区数字美术馆——“粟上海控江”数字美术馆。与上海历史博物馆合作,开展了上海革命史迹展,展出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时的艰辛历程。与上海档案馆合作,举办长三角档案社区巡展,展示了中国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代表,通过他们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书,一页页日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三是资源整合。控江路街道牢牢抓住每一个传统节日为契机,邀请名人名家举办各类传统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特色体验等活动,让市民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控江麦秆画这一非遗名片推进非遗品牌团队建设,深化社校联动,积极引入学校资源,促进控江社区文体水平不断提高。
旧址新貌 红色传承—上海革命史迹图片展
“破圈”--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控江路街道聚焦辖区内25个居民区的个性化需求,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项目,将文化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文化活动中心主动“领唱”。邀请市区级配送专业团队加入到“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项目中,提升活动内容、保证节目质量。
二是让居民区积极加入“合唱”。发挥社区团队接地气的特点,激活基层文化活力,在每个居民区优选1-2个节目加入全年活动,让“草根民星”们走上舞台,从文化服务的“受惠者”变为“提供者”,更好地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破墙”--提供“图书馆信息苑”一口式服务
东方信息苑控江苑位于控江路街道凤城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楼,与社区图书馆仅一墙之隔。通过委托,对东方信息苑和社区图书馆进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通过对图书馆和东方信息苑进行装修翻新,将信息苑纳入图书馆管理范畴,使图书馆的面积从原来的400㎡扩充到600㎡。
二是充实工作人员。东方信息苑将整个杨浦区域团队成员纳入控江活动执行人员中,同时将项目执行纳入东方社区信息苑的督导体系中进行自查,确保工作能落地。
三是开展文化活动。东方信息苑联合文化活动中心积极策划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紧扣“书香控江”的特色品牌,搭建展示社区文化风貌与阅读成果的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时将阅读与科技相结合,引入沉浸式的阅读新方式,打造高科技智慧阅读社区。
延吉新村街道
延吉新村街道位于杨浦区境中部,辖区面积2.05平方公里,文化资源丰富,有杨浦公园、延春公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睦邻中心、街道图书馆等。近年来,为更好满足新时代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街道积极整合资源、拓展载体,全力打响睦邻文化品牌,努力提升居民文化品质,着力打造“品质、活力、温暖、善治”的睦邻家园。
资源融合,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筑牢公共文化主阵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以“文化惠民”为抓手,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心设有东方信息苑、科普创新屋、舞蹈排练厅、社区学校教室、多功能厅等设施,常年开设免费培训、讲座,提供活动场地和演出辅导等服务项目,开展书画展览、声乐演唱、舞蹈排练、特色课程等免费服务。
“四济悦读·悦选悦欢乐”——你选书我买单活动
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按照“就近、便捷”原则,不断拓展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完成辖区17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提升,全力构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逐步推进落实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整合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睦邻中心等阵地,实现文化空间和惠民服务的融合覆盖。
品质赋能,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激活公共文化活力。鼓励扶持群众性文艺表演和健身娱乐队伍发展,倡导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加大品牌团队的扶持和培育。一是“走出去”。积极为群众文化团队展示PK搭建平台。街道广场舞队多个原创舞蹈走进市级舞台赢得好评。二是“引进来”。继续与上海歌舞团进行结对共建,推出原创文艺精品。
丰富群文活动载体。举办“我们的节日”“志愿者大篷车”等特色活动。打造东方信息苑沉浸式元宇宙互动体验空间,供给“云培训、云演出、红色文化、云旅游、云展览”等VR内容,开展数字培训、数字阅读、科学普及等互动活动。开设非遗课堂,推进非遗糖画、泥塑进校园,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依托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平台,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展示展览、专家讲座等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
品牌引领,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品牌项目不断提升。建成全国首家专注于朋辈心理支持、关怀青春期成长的社区青少年成长中心“舒屋”,以项目助推活动,为未成年人打造“温馨避风港”。设计打造“文明延吉”品牌形象IP,运用各类形式和载体宣传推广社区吉祥物——“延小吉”,推动“文明延吉、睦邻家园”理念深植人心。深化水丰路公益一条街服务项目,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大型睦邻公益市集,服务社区居民。
品牌活动浸润人心。契合“睦邻”主题,发扬“睦邻”文化。举办6届睦邻社区节,融合文艺表演、志愿服务等多个主题,推出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打造“书香延吉”阅读品牌,每月根据不同主题开展好书推荐、读书交流等活动,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