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卫健系统两家单位上榜“2021—2022年度杨浦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2023-04-17

  为发挥平民英雄在弘扬城市精神品格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扬“人民城市 文明先行”的杨浦特色,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开展2021—2022年度杨浦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学习宣传活动。经过征集、推选、评审,相关结果近日出炉。
  区卫生健康系统有2件荣获2021—2022年度杨浦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分别是:
  不负韶华 筑梦高原 区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
  为了“罕见病女孩”的笑容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
  区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 不负韶华 筑梦高原
  2021年8月,区中心医院7名队员奔赴西藏拉孜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医疗帮扶工作。援建期间,带领队员们克服各种实际困难,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杨浦动能”,实现质的跨越,多项关键技术在本地成功“移植生长”,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并成功帮助日喀则市两名罹患先天性疾病患儿千里赴沪开展无偿救治,让4岁藏族女孩重获“奔跑的童年”,16岁兔唇少女重拾微笑的自信。另外医疗队自发组建“格桑梅朵”爱心助学计划,已累计资助当地贫困中小学生17名,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
  对口援建期间,区中心医院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7名队员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始终怀着“拉孜所需、杨浦所能”的院领导嘱托,负责对应科室学科发展规划、业务技术开展、人才带教培养、科研突破和医疗质量管理等具体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援建任务,促进拉孜县人民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在医疗业务方面
  带领当地团队已开展各类手术操作已超过130余例,包括全麻小儿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骨折复位固定等,其中小儿全麻及运动医学修复等在当地都属于零的突破。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近50项,包括无痛胃肠镜检查、骨密度测定、胃肠造影、增强CT、乳腺钼靶、病毒DNA检测、PCR酸检测室间质评等,参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大批量车祸会诊15次,救治急危重症患者30余人。医院同期转诊转院率下降40%,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大于97%,成功加入市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联盟并挂牌。
  另外,医疗队特别注重“传帮带”工作,第一批援藏团队共结对14名本地骨干学员,从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手把手带教,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的“本地移植”,打造从“输血式”援藏到“造血式”援藏的转变。
  援藏期间正值各地疫情频发波动,医疗队借助上海抗疫经验全身心投入到当地疫情防控培训、应急演练及各项管理流程的再造与优化工作中,成功申请通过国家卫健委定点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室间质评,有效救治各类因内地游客高原反应导致的急性肺水肿发热及次密接隔离筛查等各项工作,确保防控时期当地医院患者0漏诊,医务人员0感染。
  在公益工作方面
  医疗队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号召,忍受高反和缺氧的多重考验,多次驱车数十公里到偏远山村、养老院、搬迁村等开展义诊巡诊及送药活动,让边境山区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上海医疗团队的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受当地县政府委托,医疗队经过多方筹措,通过援藏专项经费资助2名当地贫困的先天性疾病患儿在区中心医院顺利完成手术,医疗队全程陪同照护,安返西藏。同时医疗队还自发组织了“格桑梅朵”爱心助学计划,联络上海本地爱心人士共同资助当地贫困中小学生,目前已累计资助17名学生,得到当地县委县政府高度认可。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支援工作虽告一段落,但医疗队与当地群众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医疗队也将继续关心着当地的发展,尽一切能力提供后续支持。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罕见病女孩”的笑容
  大桥街道东田公寓住着一个叫燕子的女孩儿,18岁时得了一种罕见病,发病时像触电一般全身抽搐,无法说话、站立,父母带她四处求医无果。
  大桥家庭医生团队得知情况后,主动为其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五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们都坚持不懈定期上门提供医疗咨询、健康检查、药品、采血、输液等基本医疗保障和护理服务。经过广泛宣传,清华大学专家团队通过注射脂溶性维生素使燕子病情得到改善,她的脸上又露出熟悉的笑容。
  大桥家庭医生团队是由医生、护士、康复师、志愿者等十多个人组成,是一个温馨而富有活力的团队。他们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团结友爱、无私奉献,凭着专业技术和医者仁心将家庭医生服务送到每一个社区居民身边,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在大桥街道东田公寓,住着普普通通、勤勤恳恳的三口之家,母亲叫汤银珍,60岁,父亲叫罗维国,62岁,他们的女儿燕子今年35岁。十五年前,燕子得了一种怪病,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像触电一般全身抽搐,无法说话,也无法站立,于是夫妇俩开始带着女儿开始四处求医。
  他们跑遍了上海滩大大小小的所有医院,也辗转了全国各大知名三甲医院,找专家、做检查、开药方,病例厚厚一摞,就诊卡有几十张,这种病症十分罕见,连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也无法明确诊断,更找不到病因,怎么都治不好。父母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女儿从曾经健康漂亮的少女,变成如今四肢畸形、失去语言和行动能力,每一个多月要发病一次,每次发病就会连续抽搐十几天,却连病因都查不出来的“罕见病”。
  2018年家庭医生团队护士甄长萍为居家护理的患者上门采血,推开门发现一个消瘦如柴的女孩儿躺在床上,边上坐着一个面容憔悴的妇女,这一幕悲伤凄凉的景象深深印在甄长萍的脑海里。经了解,女孩儿叫燕子,18岁时得了一种罕见病——“隐形遗传性肌阵挛性癫痫4型”,因病痛折磨而瘫痪在床。中心领导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带领家庭医生团队到燕子家中,为其及家人签约家庭医生,并主动提供燕子平时需要的吸痰管、胃管、棉签等医疗用品。五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大桥家庭医生团队都按时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医疗咨询、健康检查、药品、采血、输液、注射等基本医疗保障和护理服务,及时了解燕子病情变化,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帮助。
  为了帮燕子治疗疾病,让她尽快恢复健康,大桥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对燕子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同时联系知名医院、医疗专家咨询治疗方法。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清华大学专家团队传来好消息,在对燕子的用药上,增加一款脂溶性维生素的注射,有望改善她的病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癫痫发作次数减少了,发作程度减轻了。如今燕子每一次看到她,都会露出天使般的微笑,被“学习强国”平台报道“最美微光”。为了能让燕子的父母安心照顾女儿,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燕子年迈的外婆开通绿色通道,希望老人能入住老年护理病房安心度过晚年时光。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在与病魔抗争的患者面前,大桥家庭医生团队用一颗爱心传递医者温情,用一份坚持守护生命健康,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在为民服务中展现勇气担当,为像燕子这样的“罕见病”患者带来生活的希望,点亮生命的色彩。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