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少年的你”——区未保站巡礼之长白新村街道未保站

2023-03-20

  长白新村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工作成立以来,贯彻落实市区关于未成年保护工作的要求,立足实际,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长白新村街道以“六位一体”为基本遵循,采用“街道+居委+部门联动+社工组织+社会力量”模式,整合教育、司法、卫健、群团、企事业等各类资源,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普法宣传、风险监测、协助维权、个案跟踪、救助帮扶、紧急干预等服务。
  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长白新村街道未保站是怎么做的?一起来看看吧。
  开展深入调研 精准掌握社区未成年人基本情况 
  未保站通过与街道救助部门的对接沟通,进行了第一阶段服务对象排摸建档、社区随访等工作。辖区内有上海理工大学及中小学8所、幼儿园4所。辖区中未成年人在幼儿园中占比20.53%,小学生占比40.16%,初中学生占比20.16%,高中学生占比9.57%,中专或职高学生0.84%。按目前情况,未来五年将有大量未成年人步入青春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务艰巨。
  结合项目设计及社区实际情况,第一阶段服务以社区中的困境家庭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项目组从街道及各社区居委获取长白社区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名单,首批名单共计146人,进行筛查后,建立长白社区困境家庭未成年人信息管理数据库,目前已初步建立基本数据信息档案共计116人,同时将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分为不同年龄段,目前包括:学龄前儿童9人,7-11岁儿童46人,12-15岁儿童43人,16-18岁儿童18人。通过与服务对象家庭的电话联系与访谈,排摸了解48户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了信息核实,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联系,初步招募15名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及4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加入项目活动目标群体,与他们确定了持续参与项目相关服务及活动的初步意愿。
  持续完善更新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街道未保工作小组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完善居村委以及学校未保网络建设。设立长白新村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服务办科长为联络员,全面落实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新机制,协调推动“六大保护”在本辖区有效落实。
  以未成年人保护核心指标监测为抓手,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象数据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评价标准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完善未成年保护工作信息共享、工作会商、联合执法等机制,联动开展未成年人帮困助学、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加强专兼职未保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相关培训,指导他们开展个案跟踪、课题调研等工作,不断提高未保工作人员实施未保法律法规的能力。在社区开展儿童福利、家庭监护支持与干预、未成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未保法宣传、儿童工作队伍建设等工作,服务内容涵盖心理咨询、法律服务、政策宣传等多重事项,并按照《上海市未成年人特别保护操作规程》的要求,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台账。
  整合优质资源 规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运营模块 
  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人员配置、工作职责、工作站场地、未保临时照料场所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费等工作及时纳入工作计划,提前编制工作预算。未保站设立了接待区、行政办公区、私密接待区、儿童活动区,现有活动室、咨询室、接待室等活动场所,内部提供提供图书、玩具、桌椅等儿童设施资源。未保站制定了相关活动场所使用规则、活动/空间使用公约等,积极引导儿童参与开展自主管理。
  因地因需制宜 联手第三方开展宝藏小屋品牌建设 
  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挂牌运营后,未保站不仅配置了儿童福利社工、专职工作人员等,还通过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参与运营了宝藏小屋未保站项目,通过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图书阅览、手工活动等多种形式,为不同需求的未成年人提供关爱服务。
  举办主题活动。阳光善行根据项目进展、服务对象排摸情况、社区情况及街道疫情防控相关政策,针对长白街道7-12岁困境儿童,设计开展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习认知、文化艺术、语言交流等方面的系列活动。招募有意向且合适参与活动的服务对象共计19人,其中包括15名处于生活困难儿童和4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该系列活动将通过线上的方式开展,开展8场次活动,主要包括“青春健康”青少年安全及生命教育活动、“造物星球”环保知识及手工课堂活动、“我爱上海”文化活动等三大板块内容。
  进行个案追踪。在前期排摸、信息建档、资料收集及社区与家庭初步访谈过程中,筛选出8名存在多重困境的未成年人,经评估后如符合个案服务相关标准,则将及时介入开展个案管理工作。在对履行监护义务不力家庭的个案处置工作中,街道、公安、居委等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进行政策宣导,督促监护落实,并且与公安部门、辖区教育机构建立联系机制,进一步磨合未成年人问题的预防、发现、报告、处置的机制,为努力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现已招募华东理工大学志愿者3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志愿者1人,在前期配合阳光善行设计项目活动方案、课件等内容。后期开展活动时,志愿者将作为辅助社工,配合社工带领活动。
  开展线上活动项目。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安全, 提高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意识,华东政法大学法萌普法团队开展系列线上法治教育活动,在丰富未成年人课外活动的同时,让未成年人能够学到更多有用的法律知识。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