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问倒老师”的学生 三门中学校长深耕课堂变革

2023-03-13

  作为女教师,她们纯朴、坚定、执着又纯粹,争做于漪式的好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课堂。在于漪精神感召下,杨浦女教师拼搏进取、不断努力,为了杨浦学子的健康成长,无怨无悔地奉献青春。让我们一起走近五位杨浦优秀女教师的代表,了解她们的教育故事。
  秦娟 三门中学  校长
  个人荣誉:上海市优秀校园长、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杨浦区优秀党员、杨浦区第十一批拔尖人才
  深耕课堂“她变革”
  怎样培养出于漪老师所说的“问倒老师”的学生呢?秦娟觉得最核心的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这需要教师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型。作为校长,秦娟十分注重引导教师在对课堂的深挖重构中实现自我成长,培育具有良好思维品质,能“问倒老师”的学生。
  秦娟说,曾老师的三堂课,就是这种理念和过程的缩影。
  碰撞
  校长引领教师成长和课堂转型,首先要激发教师自身的反思提升意识。
  2012年10月,秦娟刚到三门中学,随堂走进了曾老师的课堂。曾老师从教10年,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解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在一堂二次函数教学中,曾老师画出二次函数图像后,就让学生直接模仿画图像,学生掌握了函数图像的画法,但缺少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课后,秦娟第一时间找曾老师沟通,告诉他对于课堂问题的理解——缺少思维培养的课堂,仅仅关注知识的传递和解题技巧的培养是不够的。在沟通对话中,秦娟感受到曾老师对于自己的观点是有一定认同的,但有两个困惑:第一,思维培养怎样从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第二,培育学生思维会不会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影响考试分数?
  类似曾老师的课堂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秦娟带领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研讨,提出把“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思维培育”项目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龙头课题,从思维培育的目标、策略、评价等开展实践探索。
  破冰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问倒老师的学生”,关键是思维培育策略的探寻。
  曾老师和学校其他老师一起,参与到了学校思维课堂的教学变革之中,在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开始思考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发展思维。
  2015年5月,曾老师的一堂区级公开课让秦娟感受到了课堂的变化,老师们开始主动融入引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元素。
  在秦娟的建议下,曾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确定来解决平行四边形的确定,让学生自己从对边、对角、对角线出发得到猜想、进行论证、得出定理。在试讲时,课堂上学生完成了对边的6种猜想,曾老师的追问也及时跟进,但总觉得问题的思维挑战性不大。正式公开课中,曾老师对问题进行了“升级”。在证明真假命题时,他要求学生用尺规按条件画出图形,难度提高了。但事实证明,孩子们不仅能画,还能讲。在曾老师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链的追问下,同学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讲清楚了怎么画、为什么要这么画、怎么想到这样画的,给不会画的同学一个清晰的思维示范。
  这样一堂课,让秦娟初步感受到了思维培育的课堂样态,尽管不完美,却给了信心。
  创造
  思维培育的课堂,表面上改变的是教师,本质上是要改变学生,要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经历探究思考,提升思维品质。
  2019年,曾老师在杨浦教育学院60年院庆时,向全市进行数学教学展示。曾老师设计了5个问题及追问。其中有一个命题的反例难度还是很大的,事先已用几何画板画好反例,学生画不出来就由老师呈现。但没想到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打开了思路,不断提出新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案,最终不仅运用已有的知识画出了反例,而且两个孩子还分别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思维课堂的魅力,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亲临现场的于漪老师也对这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
  培育学生良好思维,是义务教育新课标传递的重要思想。作为校长,秦娟表示,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对教学的认知生硬地传递给教师,而是跟教师一起通过一步步探索和改变,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思维课堂的魅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探索思维培育的有效策略,培育出更多能“问倒老师”的学生。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