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驰援120 转变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责任

2023-01-12

  随着120急救需求量骤增,上海市120急救转运工作迎来巨大考验,为了有效缓解市级120急救团队的转运压力,满足市民用车需求,区卫健委组织数十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投入驰援,来自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周智坚和陈甫医生也是其中的两位。
  从“全科医生”变身为“急救医生” 转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责任
  周智坚是中心的中医全科医生,接到驰援任务,他毫不犹豫,一口答应,“我的妻子和孩子都不在上海,没有后顾之忧,我去再适合不过了。”周智坚被派往新成立的徐汇滨江北救护分中心,经过实用快速的培训,第一天就上车出发了。
  一个驾驶员、一个搬运人员还有一个医生就是每辆救护车的配备,每天出发前,周智坚都要仔细检查救护车上的急救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因为急救车一旦发车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救护站,除非遇到车辆故障或者设备问题,否则车子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各大医院的急诊室与急救现场。
  为了提高效率,转运更多的病人,周智坚在前往急救现场的路上就开始电话沟通了解病情,到达现场后快速检查病人体征并评估风险,得到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后立即抬抱病人至担架,将病人送达医院,进行交接后,“这一单”结束,“下一单”立刻就派来了,中间无缝衔接。晚上8点结束一天的任务返回站点,周智坚再次检查设备并对全车进行简单消杀,然后交接给下一班人员。
  早8点到晚8点,晚8点再到早8点,日班晚班轮流倒,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除了好好休息,积攒体力之外,周智坚医生会抓紧再看一些专业书,恶补一下急救知识。他说,自己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毕竟是中医专业出身,经过了这几天的实操,再巩固下理论,心里更有底气。
  快速平安地把每个需要急救的病人送到医院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保证病人在转运途中的安全,我们会把担架上固定的安全带扣好,人员站位也很重要,医生在病患的头部,驾驶员和搬运人员分别在身体两侧……”已经驰援120一周的全科医生陈甫,对于转运病人已总结出许多经验。他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转运是一位200斤重的老人,因为昏迷,显得体重更沉了,家中只有他的老伴,转运过程中帮不上忙,陈甫还要提醒老人自己注意安全,那天是深夜,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而且感应灯还坏了,陈甫心里是有点慌的,他如果摔了,那所有人都有危险。他蹲下身子,屏住一口气,几乎是摸着楼梯在走,一边浑身使劲,一边在嘴里喊着口令,“走”“停”……稳中求快,快中保稳,终于将老人送到了救护车上,最后顺利入院,他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刚刚结束规培,走上临床岗位的陈甫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接受任务时,他说自己年轻、体力好,驰援120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工作一周,他瘦了三斤,肾结石的旧疾由于日夜颠倒的工作和喝水太少又复发了,他咬着牙坚持工作,“一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吃饭,为了不上厕所,连水也很少喝。现在每天眼睛一睁开就是工作,一回家马上睡觉补充体力,快速平安地把每个病人送到医院是我最大的心愿。”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