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楼道进化史 从自己“小家”到社区“大家”的蜕变

2022-12-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区深耕“三微治理”品牌多年,引入社区规划师等资源,以“规划”为切入口,以“参与”为关键点,以“社区”为落脚点,以“公共空间”营造升级为撬动点,深入推进“参与式社区规划”工作。今年8月以来,区民政局牵头开展了“2022年杨浦区‘三微治理’项目征集”活动,评选出十大优秀项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杨浦“三微治理”新成果,带来的社区新风貌。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
  2019年始,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针对高层住宅楼层高、户数多的特点,组织居民学习兄弟居民区楼组改造先进经验,采取分层推进的方法,引导居民通过出钱、出物、出力、出点子等自治方式对9个楼层进行了微改造,改善了楼道环境,撬动了居民自治活力,引导更多居民走出自己的“小家”,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增强了居民凝聚力和社区治理软实力。
  九州公寓是一个建于90年代中期的商品房小区,由二幢大楼组成,共有180户居民。两栋大楼内不少楼层的走廊和大厅长期被各种堆物占据,不仅影响楼道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居民意见很大。对此,2019年,鞍一(3)党总支、居委会组织小区业委会主任和委员、居民代表一起前往兄弟居民区学习楼组治理经验。随后,经业委会和居民小组会议讨论决定,九州公寓正式启动“楼道微改造”项目。
  让更多居民走出自己的“小家”,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四平路街道是如何做的?
  主要做法
  参与式制定楼层改造方案
  以第一个进行微改造的九州1号楼16层为例,居民景老师作为牵头人,在居委会的指导下组织该楼层其他5户居民、有建筑装潢相关经验的居民、业委会以及物业公司召开多方座谈会,经过充分民主协商制定了楼层改造方案(内容包括选材、分工以及时间安排等)和资金筹措机制。
  撬动居民出资出物出力
  一是撬动居民出资。街道自治项目1∶1经费补贴的激励机制撬动了1号楼16层6户居民自筹了12000元,所筹经费由牵头人景老师统一管理。二是撬动居民出物。在景老师的不断动员下,居民主动拿出建筑材料和绘画、中国结、匾额、绿植等装饰品。三是撬动居民出力。组建楼层改造自治小组,进行市场调研,货比三家,采购性价比高的材料,挑选口碑好、价格低的施工队。楼层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后,自治小组迅速清理楼道堆物,主动承担监督责任,通过“微改造”微信群听取居民意见,和施工队及时沟通,确保改造工程高质高效完成。楼层改造完成后,组织楼层全体居民召开议事会,制定楼层维管制度,成立自治管理小组,实现常态长效管理。
  分层推进楼道改造工作
  1号楼16层改造完成后,自治小组邀请其他楼层居民前来参观,并召开了交流座谈会分享楼层改造经验做法。在接下来的三年,其余8个楼层按照相同步骤依次完成了楼层改造工作,其中8个楼层48户居民均在改造前完成自筹,共计16.5万元。
  多方协商形成居民公约
  在“三驾马车”的帮助下,居民代表协商制定了《居民公约》,对乱搭乱建、楼道堆物等大家高度关心的事项进行了规定。9个楼层的54户居民均签字承诺自觉遵守《居民公约》,爱护楼道环境。
  实际成效
  打造了干净、美丽、有序的楼道
  经过微改造,原本地板墙壁污损、走廊灯光昏暗、楼道堆物杂乱的楼层变得整洁、明亮、有序。
  激发了居民自治活力
  本次楼道微改造改变了居委事事冲在前、居民在旁冷眼观的现象,居民愿意以出钱、出物、出力、出点子等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比如,针对部分不同意改造的出租户,热心居民利用老邻居的身份多次与房东电话沟通,聊家常、谈改造,通过房东动员出租户同意楼层改造。又如,部分居民主动拿出资金把墙面涂料换成了质量更好、价格更高的贴砖。
  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楼道改造模式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九州公寓形成了“分层推进、小步快跑”的高层住宅楼道微改造自治模式,即从一个硬件条件好、居民积极性高的楼层试点进行楼层改造,带动其他楼层依次推进改造工作。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