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百米”接力到守护“家门口的安全” 临时党支部彰显了硬核战力

2022-04-28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按照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做好抗疫工作的要求,区房管局抽调精兵强将,临时组建了一支杨房“跑男”应急支援队,火速驰援抗疫一线。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干部团结起来,确保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应急支援队传承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了5个党小组,并配强骨干力量,由处、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支委、小组长,做到关键时刻有党组织在,关键岗位有党员在,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这群杨房“跑男”从4月2日开始即奔波在“社区最后一百米”,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是核酸检测的秩序维护员、物资运送的运输员、送菜上门的服务员,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特派任务。虽然任务是临时的,队伍是临时的,但支部的作用不临时,党员的担当不临时,他们在抗疫一线扛大梁、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哪里需要哪里钉”的螺丝钉精神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责任担当,成为一支坚不可摧、势不可挡的实战突击队。

  战斗堡垒在一线,支部作用不临时

  当前疫情防控到了清零攻坚的关键时刻,4月中旬应急支援队12人再次接到集结令,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浦路街道临时党委书记姜道荣的带领下,转战新阵地,以“整体作战”力量下沉社区,对口支援江浦街道重点区域攻坚。此次支援的居委所辖区域内有80多个楼栋,有成小区规模的,有零星分散的,由于在新华医院周边,就近看病的临时租户多,情况较为复杂,是重点攻坚区域。支援队作为突击队,主要任务是阳性楼栋集中消杀、配合医护集中上门核酸采样、为独居、智障、残疾等特殊人群服务。

  接到任务后,临时党支部立即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严明纪律、明确任务,形成一切听从社区统一安排调度的思想共识。为了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临时党支部从“四个注重”着手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注重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队领导、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老中青合理搭配建组;二是注重科学防护,建立防护监督员机制,为队伍安全保驾护航;三是注重分析研判,固化每日“早动员、晚讲评”规定动作,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四是注重人文关怀,通过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关心好每一位队员的思想状态和身体状况,为队伍加油鼓劲。临时党支部还多次利用工作间隙召开组织生活会,集中学习了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扛起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通知》,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深入交流学习体会、工作感悟,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凝聚战疫力量。

  “有了临时党支部的‘主心骨’,队员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更强了,‘党旗所指、力量所在’的先锋作用非常明显。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迎着困难上,没有什么难关克服不了。大战当前,我们坚决服从指挥、保证完成任务,等到攻坚胜利,我还要把大家安安全全地带‘回家’。”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佟大鹏说。

  急难险重有党员,责任担当扛起来

  按照打好环境消杀预防战、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播链的工作部署,4月20日起,应急支援队全员上岗成为“消杀战士”,在重点支援居委管辖小区开展消杀作业。和以前的任务不一样,这次他们面临着小区老旧、老龄化程度高、新增感染者较为集中、志愿力量薄弱,需要直面阳性感染者活动过的区域,清除环境里可能存在的危险,任务十分艰巨。党群工作科科长顾爱军、征收管理科副科长严正,都是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是老党员,必须我先上!”他们“倚老卖老”,主动要求承担最急难险重的楼栋,并立下请战书。“请党组织放心,我必定不辱使命!”“在抗疫中讲奉献,在决战中讲党性,这是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我将一直战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根据社区居委排定的时间表、任务图,按照重点突出、全面彻底、应消尽消、不留死角的工作要求,支援队分为5个消杀小组,落实分片包干,定时定点对阳性感染楼栋公共区域进行消杀。每次出任务队员们都全副武装“披甲上阵”,穿上大白防护服,背着十多公斤重的消毒液,一层层攀爬没有电梯的老公房,仔细地对门把手、楼梯扶手、走道等部位进行喷雾式消毒消杀,确保公共区域消杀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

  局机关工会副主席何巍是支援队副队长,部队转业的他声音洪亮、雷厉风行,进入每层楼道都高声提示:“全面消毒杀菌,请关好门窗,下午做核酸,请听从安排。”从一楼到六楼,他不断提醒、往返行进,回到一楼,他才站定喘口气,紧接着消杀下一个门栋。他说,“最多的时候,一个上午跑了22个门栋,都是6层楼的老公房,一栋楼跑下来衣服就湿透了,手套里的手捂得发白发胀,N95口罩在脸上压出深深的印痕。这些日子让我想起在部队的负重训练,虽然体力不如从前,但是为了居民的健康安全,再累也要坚持。”

  同样退伍不褪色的还有征收管理科科长徐鲲,有风险的地方他抢着去、有困难的任务他争着上,还屡屡为“分工不均”表示抗议。“考虑到他有手伤、又是队里年龄最大的,支部在安排任务时予以了适当照顾,他几次来找我提意见,坚决要求去一线,说不能看不起老同志。拗不过还是让他加入了消杀队,这场工作‘分配不均’的矛盾才得以平息。”旧改办副主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袁伟波说。“穿‘大白’前大家都不敢喝水,穿上‘大白’后大家都忍着不去卫生间,尽管每天都精疲力尽,但没有一个人退缩,都是好样的。”身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他关心着队员的困难,却对自己的腰伤只字不提,搬运物资、运送快递、爬楼消杀,只要有任务,他总是冲在前方、从不缺席。

  协同作战肩并肩,共筑社区安全墙

  支援队不仅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战斗员,也是与居委干部并肩作战、出谋划策的好参谋,他们主动补位、守土尽责,与居委干部一起,为守护居民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每天晚上回到驻地休整后,临时党支部都要召开讲评会,由每个小组对当天工作做总结,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就改进方法、提升效率和保障安全形成合理化建议,及时和居委块长沟通商议。

  旧改办业务部部长郁斌在下沉居委的第一天就配合居委组建了第二批25人的社区管理与物资保障志愿者群,并和居委干部交流学习防护方法,对居委办公接待处做了重新布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何巍在全面了解负责点位现状后,向块组长提出了关于小区消杀、核酸检测、物资配送、居民配药等方面的工作建议,获得了街道和居委干部的认可。他说,“居民健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把工作做得更细,让居民感到踏实安心,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最坚固的铜墙铁壁,也是我们攻坚必胜的底气。”

  党性锤炼“练兵场”,打造青年生力军

  支援队12人中,有8名党员,还有2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和2名团员。临时党支部把战“疫”一线作为青年干部的“试金石”和“练兵场”,通过“老带新、压担子、搭平台”等方式,用“疫”线实战促成长,实现党性锤炼和疫情防控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打造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困难任务冲锋在前的杨房青年生力军。

  局团委副书记范俊杰清楚地记得穿上“大白”,第一次走进“封控区”楼栋辅助医护做核酸的场景。“越是没人干的活,我们越是要冲上去。当时和从浙大邵逸夫医院来援助的医护人员一起上‘阳楼’做核酸单采,我负责扫码。只是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从楼里出来后,才感觉到‘大白’里面已经一身汗了。晚上和女儿视频,听到她说‘爸爸加油’,我的勇气值一下子就满了。我们支援队就是哪里最难,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

  物业管理科的俞泓是一名85后,去年11月刚刚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应急支援招募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在这次攻坚任务中,他和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佟大鹏分在一组,任务主要是配合医护上阳性楼栋单管采样和公共区域消杀。“老公房楼道里光线昏暗,为了不遗漏死角盲区,我们就把灯挂在胸前照明。采样的医护们戏称我们是‘提灯男神’。”俞泓说,“上阳性楼栋刚开始我有些害怕,但是支部的关心鼓励和身边老党员的以身作则,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希望自己像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希望自己成为一束光,自信坦荡,照亮大家。”房屋权籍和市场管理科的杨凌彦以此自勉,“抗击疫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萤火虽微,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共克难关!”。

  法制科的李鹏是去年新入职公务员,在执行消杀任务中,一次次爬楼体力逐渐透支,脚下一滑摔倒在楼梯上,他默默爬起继续工作……他说,“疫情防控是惊心动魄的大战,也是艰苦卓绝的大考,身为一名公职人员,要勇于担当,到最困难的地方,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次抗疫应急支援行动让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科的闻日成迅速成长,也坚定了他入党的决心:“我身边的党员同志总是带头身先士卒,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把工作做好,有的主动帮居委改进布置核酸场地,有的还自掏腰包帮社区维修工具车辆,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沧海横流显本色,危难时刻见担当。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杨房应急支援队队员向疫而行,成为抗疫一线披荆斩棘的急先锋。“疫情当前、冲锋在前,疫情不退、我们不撤”是全体队员的誓言。但行前路,不问归期。他们始终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不管是“分散作战”还是“整体作战”,他们始终在一线。在这个特殊时期,杨房应急支援队临时党支部以战时的状态建起了坚强的红色堡垒,指引着杨房党员干部在战“疫”一线竖起了一面面鲜艳旗帜,彰显了杨房人“敢打硬仗、能打胜战”的硬核担当。信仰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曙光已现,相信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