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报国理想 在“顶天立地”的育人实践中积蓄中国力量

2021-10-15

  为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当好新时代的“大先生”,上海一批高校教师团队甘于奉献,潜心育人。

  在沪上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杨浦区有五个团队名列其中。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靳庆鲁团队的故事。

  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靳庆鲁团队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立足会计专业和本职岗位,推动团队建设与党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相融合,坚守思政教育阵地,为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团队入选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高校重点宣传典型;2021年,支部获批上海财经大学2021年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重点建设单位;同年,获评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全育人联动机制中树榜样力量

  团队成员坚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注重人格的健全发展、品性的陶熔和大国情怀的养成。团队致力于构建“专业名师+思政辅导员”、“国内轨+海外轨”、“老师+学生”的融合式、梯队式发展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机融合,在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中形成联动互补的长效机制。

  团队将“课程思政”浸润到育人的每个细节,搭建起“研”、“讲”、“谈”、“传”为一体的融合式思政育人平台,建立“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立体场域。以学术研讨会为支撑点,围绕中国背景下的制度改革剖析主题开展博士生研讨会;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着力点,将国家宏观财经政策、专业职业道德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兼职班主任项目为补充点,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课外活动等丰富形式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以财经通识知识共享为延展点,协同复旦附中浦东分校建立“走进高校”大学衔接系列课程试点,服务广大青少年。

  教育报国育人理念下传财经之道

  团队长期坚守一线教学,采用 “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和“适度引导、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团队善于将教材建设与学科创新相结合,完成《中级财务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等优质教材;紧密结合教学实践需求,开展案例研发;迎面智能化科技革命带来的学科挑战,教改成效显著。

  扎根中国接续奋斗中攀科研高峰

  团队全体教师指引广大博士生以“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会计与财务学科”信念引领学术研究,开展中国本土会计与财务经验探索研究。自2017年团队成立以来,成员共荣获校级及以上表彰38次(含个人及集体),立项课题4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24项)。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对接财政部需求,完成共建项目20余项,提交决策咨询报告10余篇,其中3篇获省部级以上批示。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治理,成员入选国际财务报告咨询委员会(IFRS)委员,为提升国际会计规则构建过程中的中国话语权作出了积极贡献。

  疫情期间,团队教师联合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和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成功研发复工复产模型;主持研发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网络舆情预测模型与推演系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疫情专项项目“基于人口流动大数据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输出感染风险及接触网络传播模型研究”;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报告,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教育公平政策下展责任担当

  自2014年起,团队教师积极响应中央治疆方略,通过派遣一线青年骨干教师奔赴新疆长期驻守和知名学者寒暑假短访,长短期协同的形式,定点援助新疆财经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会计学科发展,全面协助两校完成会计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科研课题申报等。

  2012年起,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开创“励志之旅”项目,长期资助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贫困儿童“走出大山”。九年间,共计资助贫困高中生160余人,其中20余人获得大学录取通知书。

  团队将全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