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21家区域性医疗中心 我区市东医院上榜

2021-07-19

  日前,上海市卫健委公布了第二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名单,市东医院作为第二批21家建设单位,成功上榜。市东医院将以此为新起点,聚焦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推动实现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双提升”,促进就医秩序更加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分工协作机制更加完善,在深化医改中取得新的成效,在改革创新中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杨浦作为上海最大的中心城区,总面积6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余万。位于杨浦区北部的市东医院,前身为上海市纺织第二医院,在上世纪的革命与建设时期,很好地满足了产业工人与居民的医疗需求,但随着时代变迁,杨浦区已从老工业城区转变为创新型城区。在创建区域性医疗中心过程中,市东医院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抢先机、谋新篇、开新局。

  转型发展,完成华丽转身

  市东医院前身是上海市纺织第二医院(简称纺二医院),1946年成立。1993年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1999年成建制划转到杨浦区实行属地化管理,2000年与杨浦区肿瘤防治院组建成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04年整体由宁国路236号搬迁至市光路999号。2013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等级复评审。2020年成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2021年4月高分通过二甲复评审。

  如今市东医院由总院和民星分院、营口分院组成,核定床位686张,实际开放床位732张,设有38个临床医技专业科室,配有螺旋CT、核磁共振、高能直线加速器、大型DSA等先进医疗设备,积极发挥着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步入“十四五”开局、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分级诊疗,落实双向转诊

  以杨浦区市东医院为龙头,与周边12家社区卫生中心及民营医院签约建成医联合作单位,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先后派驻45名专家下沉社区出门诊、查房、带教,形成分级诊疗有序的上下转诊,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的提升。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流程,落实便民措施,通过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多功能自助预约机、便民服务中心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实现分时段、全预约,持续改善就医体验。

  市东医院与新华医院合作组建新华-市东儿科医联体,依托新华医院专家技术优势,开设儿科病房,设立儿童哮喘专科门诊,成为上海市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单位。《“1+1+1”防治结合,让儿童远离“慢咳”》项目荣获上海市第二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多个中心建设持续加速,相继建成胸痛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房颤诊治专科联盟、卒中中心等。以急诊信息系统为依托,全面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胸痛卒中急救信息化管理平台。业务流程全覆盖,患者救治轨迹完整追溯。《单病种急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重点病种数字化急救体系。《急诊医学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急诊医学科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通过远程传输和信息共享平台与7家非PCI基层医院形成联络机制,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分夺秒,D to W时间缩减至82分钟;通过优化流程DNT时间缩短至50分钟。

  改革管理,注重提质增效

  市东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把改善医疗服务和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采取多部门联合督查的形式加强围手术期与手术室规范管理、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告知管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临床用药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务人员有效沟通(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危急值的规范管理、加强病案首页督查,不断提升医疗质量。针对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医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病床周转,优化住院流程和收治病种结构,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畅通转院、转科绿色通道。尤其是在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无人值守”住院全流程在线办理业已上线,简化和优化流程,“让信息多跑腿,让患者少跑腿”。

  为保障患者安全,优化整合资源,相继开发了如检验管理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病理质控与资料管理系统、急诊管理系统、 MDT模式的信息化系统、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合理用药及审方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系统、智慧护理电子化信息系统等一系列临床业务及相关管理系统,信息化跑出“加速度”,充分保障了患者权益。

  学科为王,持续提升内涵

  市东医院以加强学科建设为契机,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硕博比提升至50%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近五年两届入选杨浦区“好医师”、市东医院专家库、人才库和青年骨干培养,形成学科带头人30人、青年技术骨干40人,岗位能手58人,1人入选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扬帆计划。学科建设亮点纷呈,近年来有上海市重点专科3个,区重点学科12个。国家级科研立项1项、市部级及市卫生行政部门19项,相继完成继续教育项目35项。SCI论文数量明显提升,获得专利数量逐年上升,被授予上海市卫生系统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附属医院建设成效显著,承担上理工医食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目前有10位专家获批上海理工大学第一批硕士生导师,已孵化医工交叉项目成果8项。

  党建引领,坚守公益初心

  以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为引领,做实健康扶贫。2016年市东医院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建立5年援建规划,相继派出8批40名业务专家骨干,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7项,建成新冠PCR实验室、CT室和远程医疗系统等。2020年帮扶医院成功晋升“二甲”。

  全力以赴抗击新冠疫情,规范发热门诊布局,增设螺旋CT,完善制度流程,加强重点环节管控,大幅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达到5000样本每日极限量。去年年初选派4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相继派出12名志愿者支援机场疫情防控;承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累计解除医学隔离3400余人;接管通北路疫苗接种点,先后派出15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疫苗接种和医疗保障,累计接种18万余人次。

  近年来,累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74项,连续三届参与进博会医疗保障,多人获进博会红十字服务“特别奉献奖”。

  市东医院将以党建为引领,坚守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持续对标三级综合医院的创建标准,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内涵质量,提升卫生健康智慧化程度,实现整个区域的“上下联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区域百姓高品质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