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 “老弄堂”蝶变“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2020-11-26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作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示。近年来,杨浦区深入贯彻市委区委全会精神,落实落细《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的决定》和《杨浦滨江全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编带您一一回顾杨浦区忠实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
四平路1028弄是一条200多米的狭长“老弄堂”,位于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五村与公交新村之间,过去很多年,被小餐馆、棋牌室、杂货铺占据,环境“脏乱差”曾让居民苦不堪言。为了让这条低端行业聚集的小型商业街不再扰民,切实解决好群众反响强烈的短板问题,街道加强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合作,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从源头治理入手,对1028弄“老弄堂”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整体规划、环境整治、业态调整、更新改造等举措,让创新创意与弄堂社区完美结合,使环境得到改善,周边居民纷纷点赞。
多措并举,治理呈现“新面貌”
为解决四平路1028弄“老弄堂”环境脏乱差“老大难”问题,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新模式,针对四平路1028弄“老弄堂”存在的问题,街道主动跨前、搭台,制定治理标准,综合施策。
按照“整、建、管”的治理思路,采取联合整治手段,全方位开展整治,取缔无证经营、拆除“违法建筑”、封堵“破墙开店”等问题,经过综合整治,消除安全隐患21起、拆除违法建筑6处132平方米,取缔水产、棋牌等无证经营店铺10家。通过深化门责制,发动周边居民区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的协同作用,制定《1028弄车辆进出管理规定》,彻底改善道路沿线交通出行、市容环境、治安安全的面貌。
街校合作,改造引入“新业态”
在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街道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的作用,加强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合作,将四平路1028弄“老弄堂”环境治理提升纳入区级“社区微更新”项目,通过整体规划,全方位实施微更新改造,将原本小餐饮、五金配件等居民投诉多、业态能级低的店家,采取“腾笼换鸟”方式调整业态,打造成“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以面向2035年生活方式为理念,引进一批以“创新设计”为龙头、涵盖未来生活各个领域的创意实验室。
例如NoCC时尚实验室、朱哲琴声音实验室、Neuni材料实验室、3D打印、NICE好公社等项目,相继在这里落地,使社区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末端变为了源头,并辐射服务周边居民区;如“NICE好公社”这个集厨房、咖啡、办公、运动于一体的空间成为社区最有创意和温度的社交场所,成为社区“公共会客厅”重要载体。环境的改善也增强了邻里情,让居民走出家门即可获得“遇到好邻居,拥有好环境,享受好服务,每天好心情”的愉悦感。
空间共享,融合实现“新发展”
四平路街道是一个聚合社区、学校、企业的多元化社区。在1028弄“老弄堂”空间微更新中,从方案的设计到实施改造,街道通过“互动工坊”形式,面向百姓寻求改造方案,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意识充分激发出来,汇聚起人人有序参与治理的磅礴力量,做到空间人人共享,策划人人参与,满足居民需求、促进自治共治,让一个个居民的“脑洞”,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改造1028弄“老弄堂”过程中,街道通过征询周边居民意见,在保留原有绿化面积的同时,增加绿化区域公共座椅,满足居民需求,为儿童增加攀岩、涂鸦等多种游戏场所,增设公共阅读箱、集中晾晒区等生活节点,充满设计感的改造激发了社区的活力,将创意从实验室向社区内部辐射延伸。
在街道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联手改造下,充满设计巧思和时尚气息的“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闪亮登场,一个以设计为主题的“未来生活创意实验室”走进社区,成为社区“公共会客厅”的重要载体,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居民可以参与其中,可以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在空间里参与和组织活动,从服务对象转变为给予服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