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江中队依托科技化手段 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

2020-05-28

  非现场执法,是执法人员以现场可视化为前提,以调查取证多元化为保障,利用视频监控、影像摄录等信息技术手段固定违法证据,在当事人“零口供”情况下完成整个违法行为查处的执法新模式,对城管执法部门提高执法效能和权威,减少执法矛盾和冲突,提升队伍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改进新时期城管执法办案方式,提升城管执法现代化水平,控江路街道城管中队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和区城管执法局关于非现场执法的试点要求,以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非现场执法办案为突破,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的延伸发展,全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执法效率规范执法。

  1、非现场执法的积极意义

  市委书记李强在4月13日全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上提出:“要深刻认识推进现代化城市治理,必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非现场执法模式依托视频监控、电子设备等现代化技术,努力探索实现“人防+技防”双结合的工作模式,改变以往“徒步+车巡”巡查形式,打破违法行为发现难、证据获取难、执法力量与监管需求不匹配等难点方面,不断提升执法效率,加强长效管控。尤其在近期疫情防控期间,非现场执法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与当事人的冲突与接触,既达到了纠正违法行为的目的,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

  近年来,控江中队依托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的视频监控优势,积极与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不断加强智慧城管建设,推进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也为非现场执法的前期取证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依托监控设备。目前中队设置有专用于查看商家是否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现象的视频监控13处,可在手机端及电脑端通过网络实现实时图像浏览、实时画面录制、信息推送管理等功能,同时以街道网格中心现有的视频监控为辅助,进一步加大问题发现处置效能。(2)开发侦测功能。该功能用于检测所设置的特定区域内是否有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的现象,主要通过技术人员在监控系统内设置警戒区域,一旦物品停留在警戒区域内超过设定时间后,监控系统会产生联动报警,自动向使用端推送消息以提示中队执法人员进行审核。(3)实现证据抓取。通过监控系统自动发出的消息推送,中队执法人员点击进入后,可以查看到相应的联动抓图,同时可在街道网格中心调取相关联动录像,以此确定违法行为及相关当事人,进一步固定违法事实证据,并作为非现场执法办案依据。

  3、相关执法取证流程设想

  (1)自动预警。当视频监控系统检测到涉嫌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的现象后,监控系统会自动向使用端推送违法行为相关线索信息,其中包括相关行为发生地点、发生时间、联动抓图等信息。(2)人工审核。当收到监控系统发出的信息推送后,中队执法人员点击打开事件详情,查看相关情况,具体判定核实该处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并对确实存在违法的商户进行下一步操作。(3)告知整改。分别向相关商户经营者、店内负责人拨打电话并发送短信,告知其已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五款的规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4)立案处理。针对未及时整改的商户,中队执法队员将再次通过电话联系相关当事人来到中队接受处理,并到街道网格中心调取视频录像作为执法办案依据,进一步进行立案查处。

  4、今后探索提升方向

  (1)技术提升。不断提升监控检测的灵敏度,减少系统误报、错报情况,进一步提升违法行为认定的自动性、准确性,同时积极开发系统短信直接发送的应用,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2)前期告知。进一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沿街商户开展信息排摸,及时统计、更新商户信息,同时发放告知书,进一步将非现场执法模式向沿街商户进行宣传告知,督促其自觉规范经营。(3)扩展领域。以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非现场执法办案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可复制的经验,不断向占道堆物、乱扔垃圾等其他街面违法事项进行延伸。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创新,我们的执法手段也越来越多面化。非现场执法正是新时代信息化的执法模式,是今后我们执法办案中又一把新的“利刃”。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我们学习了新事物,也必将迎来新格局。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