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坐等需求”到“主动送服务”
2019-11-21校园心理情景剧,以舞台剧形式,将大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困惑搬上舞台,旨在帮助大学生感悟生活,学习心理调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近日,“沪江医教杯”心理情景剧大赛在上海理工大学闭幕。
今年,自杨浦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本区进一步加强心理卫生科普,重点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六进工程”,形成覆盖母婴、中小学、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老年群体的特色项目群,进一步健全心理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市民心理健康意识,并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品牌大赛进校园
“沪江医教杯”作为医教结合的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文化大赛、心理微小说大赛等系列活动,在沪上高校中具备一定影响力。
大赛自9月启动以来,共有12组剧目进入初赛。经过剧本编写、心理剧技术、舞台表演三轮主题培训,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环节,共3组剧目晋级决赛。最终,上理工大学生心理协会《点亮我生命的晨曦》获得一等奖、基础学院《夏天》和机械工程学院《看不见的手》获得二等奖。上理工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基础学院,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
今年,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大学等区域10所高校开展“医教结合”心理卫生进校园项目,截至11月中旬,共为区域内高校提供心理危机干预16人次,评估424人次,诊疗300人次,住院8人次,并开展医院开放日活动,接待高校师生239人次。此外,医校联合举办了上海市“沪江医教杯”高校教师心理知识竞赛活动和杨浦区大学生医校联合趣味定向赛等大型赛事。
“解忧杂货铺”进园区
为助力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区卫健委、区精神卫生中心积极探索服务模式转型,从“坐等需求来医院”到“主动送服务进园区”,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走进园区。
在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来自长征医院医学心理科的专家们来到长阳创谷,为园区职工提供心理健康义诊活动,吸引众多园区白领前来咨询。专家耐心倾听,详细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和治疗建议。
作为“心理健康进园区”实事项目的内容之一,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消除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误解,提升精神疾病的知晓率和就诊率,引导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除了心理咨询,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心理投射小测试。一个简单的图形,再增添几笔,完成图画,就可通过专业解读了解压力状态。更重要的是,心理投射测试作为一个媒介,让参与者更容易地谈论自己的问题。
心理测评活动则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了解参与者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困扰和需求,以便后续更好地为园区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据了解,“心理健康进园区”项目通过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园区白领着力打造“解忧杂货铺”,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走进长阳创谷等科技园区,服务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主题活动,举办趣味沙龙,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让白领群体了解如何调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有效沟通,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帮助职业发展等目的。
此前针对长阳创谷1243名人员开展的一项工作压力调研显示:园区职工年龄23-34岁为主,平均年龄29岁;受访者女性占73.5%;本科和硕士为主,硕士占20%;工作职位以专业技术和行政职能为主,超50%;平均工作时长47h/周,加班情况超30%。于是,项目组将年轻、女性、高学历、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压力大等特征人群作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目标。
项目自启动以来,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活动12场,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培训、沙龙活动837人次,一对一心理咨询40人次。心理健康服务还先后走进诺亚财富、流利说等园区企业,通过与企业深度沟通,了解企业需求,为其定制心理健康服务课程主题,有效提升园区职工对心理健康卫生知识的了解和心理健康素养。
此外,园区建立了一支心理志愿者团队,通过构建园区心理服务流程,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加强“园区-社会组织-专业医疗机构”三级心理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心理卫生工作向纵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