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少科站援藏教师喜获第十三届上海市“金爱心”奖一等奖
2018-12-20今年,正在西藏日喀则支教的杨浦少科站的陈宇新老师,凭借自己在教育教学上出色的建树和对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与全市其他20名教师共同获得第十三届“金爱心”奖一等奖。
“金爱心”奖由市慈善基金会、新民晚报社、爱的教育研究会主办。上海市“金爱心”奖举办至今已有25年了,旨在发扬尊师爱生、激励广大园丁爱岗敬业方面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经过历时近半年的多轮评审,2018年共评出金爱心教师618名,其中一等奖21名,二等奖120。
金爱心教师
在今年的颁奖仪式上,由于陈宇新老师远在西藏支教,遗憾地缺席了颁奖礼,但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陈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和真心。
不少孩子在儿时都对神秘的星空产生过向往和遐想,但是天文的学习不但需要专业的指导,也需要专业设备的支持。
天文是杨浦区的特色项目,但是,在陈宇新老师工作之初,杨浦区近100所中小学中仅有复旦附中1所学校成立了天文社团,而全区的天文望远镜总数不超过5台,其中,绝大部分望远镜还在少科站中。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即使想要向学生提供天文教育也有心无力。
在这12年中,陈宇新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开设了百余课时的师训课程,写了近10万字的教程,系统地向学校老师传授天文知识。他还深入学校,深入了解了学校和学生们在开展天文活动时的问题,他帮前帮后,时至今日,杨浦区已有1/5的学校建有天文社团,近一半的学校参与各类天文活动,另有5所学校建设了天文专用教室。现在,全区天文望远镜数量总计超过30台,为小天文爱好者们提供了支持,每年参加天文活动的小天文爱好者超过了2000人次。
陈宇新老师凭借自己对天文知识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将天文这样一个冷门项目建成了杨浦区的特色项目。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知青子女,陈老师更是深知西部地区师资的匮乏,他从小随父母在贵州长大,对于云贵高原有着寻常人无法触及的感情。他希望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去西部,开拓学生的眼界。
甫一入单位,陈老师就向单位提出了支教请求。2012年,陈老师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上海赴云南科学教育传播活动,尽管出发的日子是在新婚后的第三天;2016年,有一个去贵州支教的机会出现在陈老师的眼前,尽管当时陈老师的儿子刚满2岁,他毅然来到贵州遵义道真县玉溪中学;2018年,陈老师又一次奔赴珠峰脚下的日喀则市开启了新一轮的支教工作。
在云南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时候,尽管只有短短几天,但是陈老师对于西部的教育环境,学生们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感受到西部学生们的求知若渴,对西部地区的教育现状有了更多的感受。作为从贵州高原出来的孩子,陈老师一直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但他也更了解还有很多孩子不如他那般幸运,他想为这些孩子们出一份力,为他们撑起一片美好的未来。
所以当他有机会前往贵州支教时,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他的家人也支持他践行一个教育者的理想。再次踏上贵州,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陈老师操着一口流利的贵州话,顺利融入了贵州遵义道真县玉溪中学。在半年的支教时间里,陈老师教授学生们地理知识,他认真记录了初一初二40个班级学生的教学情况,针对这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改变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还在近10个班级里进行了示范教学。这也得益于他长期在少科站沉浸于课程教案撰写、活动方案策划、典型案例提炼这“三案并举”的教育教学氛围熏陶,练就一身“一专多能”的“好功夫”带到了玉溪中学。
在贵州支教的过程中,他偶然间得知当地一户家庭有一个年仅2岁的孩子得了重病,而10万元的医疗费对于这户人家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面对这样一个鲜活的小生命,陈老师将自己身边携带的,为数不多的几千元现金全部拿出来交给学校办公室主任请他代为转交给孩子的父母。在支教期间,陈老师所在的支教团队向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了经济支援,在支教结束后,陈老师依旧支助着这位同学。
贵州的青山绿水哺育了陈老师,也哺育出他纯真的赤子之心!
今年上半年,援藏支教的通知已经下发,陈宇新老师就积极地报名。2018年8月5日,陈老师奔赴西藏开启雪域高山的新一轮支教工作,他将科普教育带入藏区,向藏区的学生们科普各类科学常。
在近一个学期的援藏支教过程中,陈老师负责3个初中班级和1个高中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每周18个课时,每天几乎要到凌晨4点才睡,睡眠时长不足五小时,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培训辅导,充实着陈老师每一天的援藏支教生活,常常能看到陈宇新老师从远方发来的支教近况,日喀则每晚的繁星点点,零下几十度和孩子们在操场上仰望星空的陈老师,正扎扎实实地传输着杨浦少科站多年的天文科技活动经验。
近日,日客则也迎来了它们的寒假,援藏支教忙碌的第一学期工作顺利完成。12月15日,陈老师回到了上海,回到了家人身边,为更好地完成第二学期的援藏支教工作做准备,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