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笔者与驴友相约在咖啡馆喝下午茶,闲聊时谈到水上漂流的筏。驴友说:“你可知道在宁夏的沙坡头黄河漂流,可不是用竹编的筏,而是古老的用羊皮制成的羊皮筏子。”
说来也巧,笔者与老伴今年刚随团乘火车去宁夏十日(2019年5月18日-27日)精华游。根据行程安排第5天便来到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地貌奇特、沙河相依,被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的全国5A级沙坡头风景区。
我们直奔主题,在滑沙、羊皮筏子黄河漂流、骑骆驼穿越沙漠、冲浪车等娱乐项目中,选择了每人100元的羊皮筏子黄河漂流。
地陪小马姑娘介绍说:羊皮筏子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革船”,当地人俗称“排子”。顺口溜道,“踹死一只羊,扒下一身皮。捂掉一身毛,灌上一斤油。撒上一把盐,吹上一口气。飘它几十年,赛过活神仙”,说的是筏子制作并不复杂,只是将羊宰杀后,囫囵剥皮,经处理、扎口、充气,就成了圆滚滚的一个皮胎。冲过气的皮胎圆鼓鼓的,像一个长长的大圆筒,由十多个当地人称之为“浑脱”并排捆在木架杆上而形成的“气囊船”,体积小而轻,吃水浅,且浑脱捆取十分方便,所有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十分适宜在黄河上航行。
我们坐的羊皮筏子是545排列,一共有14只皮胎,它们并排绷在木架杆上,是一艘名副其实的“气垫船”,四个人分前后两排。开始我们见到黄河河面开阔,水流湍急,心里有点打鼓,犹豫着不敢上前。“排子匠”(划排子的人)哈哈大笑说:别害怕,别害怕,黄河面恶心善,保管没事。我们这才上了筏子,只听得“排子匠”一声喊:“都坐好了!”羊皮筏子离岸而去。水流哗哗,漩涡打转,筏漂水上,很为平衡,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排子匠”边划边响亮地唱着黄河调子,还给我们讲故事。
相传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古代游牧民族,曾在不经意间把剥下的羊皮铺在木桶上,恰逢天降雨露,滴滴细雨敲打下来,传出阵阵深沉又饱富韵律的声响。这种空灵般的声音犹如夹杂着对逝去生灵的尊重与敬畏,于是诞生了这种古朴多言的乐器“鼓”。
这个古老的传说,让人坚信每一声鼓动击鸣都是有灵性的传递,而黄河岸边的羊皮筏子,在波浪的冲击下也会发出阵阵声响,仿佛是上天安排的一场时空穿越之旅。乘坐羊皮筏子漂流而下,耳畔隐隐的玄妙节拍似乎在娓娓道来黄河远古的历程,更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听“排子匠”说:黄河从黑山峡开始,进入宁夏沙坡头,九曲八弯,奔腾而下。我们在波诡浪谲的黄河河道上弄筏,既有惊心动魄的急流险滩,又有赏心悦目的两岸峰峭,长峡幽谷,从黄河3D玻璃桥下漂流而过,沿途还有沙坡头景观、明代长城、枸杞园、农舍等,“前村隐约皆如画,缓棹回舟兴未穷”,真是移步换景,让人目不暇接。因为有了老“排子匠”掌舵,我们稳稳地坐在悠悠荡荡的筏子上,即使险象环生,也是有惊无险,一路随波逐流,在烈日炎炎下,那种凉爽与大气的快意扑面而来,颇感“不用轻舟与短棹,浑脱风度只须叟”的弄筏惊险、剌激与快意。
经过一小时的黄河漂流,从起点沙坡头上的北长滩至美丽渠口的终点上了岸。
羊皮筏子黄河漂流,古为今用,被人们推崇为一种寻求剌激的旅游项目,让我们开了眼界,壮了胆子,听了故事,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