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睦邻家园 精品四平”2017年杨浦区环同济第十三届“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活动,在位于上海市十大景观道路之一、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的苏家屯路热闹上演。此次活动由杨浦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文明办、区文化局和四平路街道共同举办,邀请全市范围内的国家级、市级、区级的非遗项目以及30支优秀团队来共同参与行街表演,在保留经典特色的同时,实现文化创新,让更多的社区群众了解和体验到中华民俗蕴含的独特魅力。
出席本届“元宵行街会”活动的有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中共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杨浦区人民政府区长谢坚钢、杨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魏伟明、杨浦区政协主席邰荀、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锦明、杨浦区委副书记徐彬、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志康、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建华,以及同济大学、上海市文明办、市文广局、市非遗中心、杨浦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社建办、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区卫计委、区体育局和杨浦区各街镇的相关领导,还邀请了杨浦区荣获国家、市、区级精神文明和道德模范先进称号的代表,共同欢庆元宵佳节。杨浦区人民副区长徐建华为本届“元宵行街会”活动致欢迎辞;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王金丽、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杨浦区“十佳小巷总理”孙海燕、同济大学优秀志愿者代表王瑞楠、“四平好人”代表叶伟东,共同启动“元宵行街会”活动。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至明朝,上海已有“闹元宵”的风俗活动。近代以后,杨浦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工业区,吸引大批江浙移民进入上海,其中以号称“杨属八邑”的苏北人为主,20世纪初,苏北移民约占杨浦总人口的90%。与此同时,原流行于苏北的“唱凤凰”、“送麒麟”、“踩高跷”新年风俗与上海的庙会活动相融合,并固定于元宵节进行,形成杨浦地区的“元宵行街会”,在位于其腹地的四平社区落地发芽、久盛不衰。自2005年起,由四平路街道办事处牵头,独具特色的闹元宵行街会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2届,已经颇具影响,2015年成为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成长,元宵行街会活动从单独的灯会行街,发展成为辐射杨浦乃至周边地区的都市民俗节庆盛会,成为全市民俗文化团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的大舞台。每年组织的花车巡游、踩高跷、舞龙舞狮等特色行街以及巧妙有趣的灯谜、传统趣味的弄堂九子游戏,还有包汤团、滑稽戏演出、江南丝竹等传统节目,展示了一副立体、动态的闹元宵民俗文化画卷。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今年的“元宵行街会”提升作为区级民俗文化品牌项目,成为全区人民乃至全市的元宵佳节盛会。行街会共分为“锣鼓喧天、经典呈现”、“非遗传承、同台展演”、“精品四平、风采展示”等三个篇章。第一篇章“锣鼓喧天、经典呈现”,伴随着喧天锣鼓,围绕中华传统元素登场的舞龙舞狮、接财接福、踩高跷、划旱船等表演精彩纷呈,穿梭间表演者你来我往,热闹非凡,表达着人民欢度元宵佳节的喜悦之情。第二篇章 “非遗传承、同台展演”,一个个优秀的非遗保护传承项目竞先亮相,奉贤滚灯、闵行鲤鱼跳龙门、新场婚俗、长宁扯铃、虹口精武门等来自全市各区县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将传统经典的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同台竞彩,各展所长。第三篇章 “精品四平、风采展示”,四平社区一系列优质的文体项目不断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秧歌、武术、健身舞,更有别具特色的低碳环保的手工时装展示、触及童年记忆的弄堂叫卖,锦西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化身为一群小黄鸡,叽叽喳喳、蹒跚而过、充满童趣,寓意着鸡年最美好的新年祝愿。
除了行街展示,本次闹元宵行街会活动还设有民俗展示一条街和民俗小吃一条街,在抚顺路两侧依次展开。其中,剪纸、香囊、花灯、布艺画等展现了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特色,不断吸引着三五成群的人们驻足品评。中华传统的糖葫芦、糖画还有上海老字号沈大成、杏花楼等食品沿街摆摊售卖,吸引了众多嘴馋的爷叔老少争相挑选试吃,一时间,热闹非凡。还增设了元宵赏灯会,回归最为传统的闹元宵场景。夜间苏家屯路上样式各异的上百盏花灯纷纷点亮,营造出了元宵之夜人们记忆中那久违的灯火辉煌。
本届元宵民俗活动不同于以往,为进一步加深广大群众对城市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更加凸显睦邻文化和杨浦区创全工作,增加对杨浦创全工作的认同度,为杨浦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创新型城区、打造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起到文化引领作用,让杨浦百万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能量进一步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