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丨小区活动室变成微型“美术馆”

2021-11-02

“这是我画的流体画,我想用它来装饰我们小区的围墙!颜料在画布上流动就能画画,真是太神奇了!”上周末,家住同济绿园的二年级小朋友小黄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小区居委活动室,跟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的研究生们,一起动手开展流体画DIY主题创作活动。

01、博览众长,刚柔相济

`IWEO3C}(0I$HRWW%L[G6QE.png

“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搭建校外实践活动平台,引导青少年在周末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满足家庭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N@U]AUC9LMS3E%9VWH9}YTH.png

10月30日上午,由四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四平·同济青年中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第11、12党支部共同举办的“博览众长,刚柔相济”——美育进社区系列活动启幕仪式在四平路街道同济绿园小区居委活动室举行。

活动现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杜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唐育虹分别致辞。

BLDG1ZMHXSKCDXUGZ7`DKGK.png

▲杜娟表示,作为2021年上海城市空艺术季节的主要展场之一,四平路街道因地制宜,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向社区居民生动演绎了“生活+艺术”融入社区空间更新的人文关怀和创意设计。“美育进社区”系列活动,不仅搭建了青年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的平台,培育了居民参与治理的意识,更进一步推动四平和同济之间的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助力杨浦“四高”城区和“精品四平、睦邻家园”建设,广泛传播美育精神,充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 

W3TZO61`~3{90RLSGKR~TTQ.png

▲唐育虹表示,此次活动推动了青年大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交流,把知识和美学从校园传递到社区,也是助力“双减”的有效实践。

NNL`BLHHWU_[)HJ9`G%(B4F.png

▲活动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党委副书记方勤主持。

YJLH2$$P[`E4J2W_)HTVJ`N.pn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副教授王珂作为代表,将制作精美的版画赠与同济绿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石烨,希望通过学生与居民的作品共同点亮社区空间,打通社会美育“最后一公里”的斐然成果。

J}GAG`9V{8MI4@}[1RJPZGX.png

02、活动室变身成为微型“美术馆”

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同济大学的学生们通过精心布展,将自然之美与专业视角下的美学创新创作充分融合,用青年师生力量参与社区营造和“青春社区”建设。16幅由同济大学学生创作完成的艺术作品陈列其中,使同济绿园活动室变身成为微型“美术馆”。

活动现场,与会来宾和数十名小区居民、青少年一起,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教授王珂的介绍讲解下,饶有兴致地参观学生们创作的作品。 

在活动室一角,青少年和大学生、青少年社工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进行流体画创作。这些作品完成后,将被统一悬挂展示在小区中心花园的墙上,供居民们欣赏。

对于小黄同学来说,自己设计的流体画作品,比想象中的更加鲜活、更美。“很高兴孩子的作品能成为小区公共空间景观的一部分。”张女士坦言,这是作为家长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的。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提升了同学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03、“生活+艺术”融入社区空间更新

据悉,该微型美术展将持续两周,艺术作品内容多样,包括油画、版画、剪纸和蓝染等多元美学艺术形式,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感受艺术,鉴赏艺术。

青少年们充分发挥了蓬勃的创造力,让一张张雪白纸张上生长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作品色彩丰富多姿,既有形似花卉的热烈奔放,又有宛如夜空的宁静深邃。

%RX0)LY_D)M)TDISDX4DKL5.png

四平路街道是一个“烟火气”和“创新源”并存的老城区,自2007年起,四平路街道与同济大学启动党建联建,四平社区就逐渐从创新末端转变为创新源头。如今,双方频频合作,实现了从人才资源,到空间资源的共享,收获双赢。对于社区来说,让高校青年学生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布置,积极打造“青春社区”,用美育焕活邻里,用艺术点睛社区,让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也提升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