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区”交汇点 开启“溯与承”之旅——网红“新地标”与非遗的文化碰撞

2020-11-25

  绿瓦体育书店地处长海路街道“社区”、上海体育学院“校区”、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的“三区”黄金交汇点,作为上海首家以体育为主题的特色书店和新晋“网红新地标”,在集聚各方资源、搭建互动平台上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日,长海路街道携手绿瓦体育书店开设剪纸工作坊,特邀市级非遗传承人、剪纸大师郑树林现场传授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与体院师生、辖区居民共同探索老建筑与运动剪纸魅力,演绎“指尖上”的艺术。

  “小转折大乾坤”,从小心翼翼学习拿剪刀到剪出每个人心中的绿瓦大楼,时间恍如在一眨眼之间。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看一看吧。

  往期回顾

  花样经剪纸非遗传承人郑树林教剪纸的第一堂课是从握剪刀的手法教起,右手拿剪,使三个用力点,出剪用剪刀尖一转一合,轻巧快速。剪了40多年的纸,郑树林手上一个茧都没有,全仰仗传统剪纸的“老规矩”。技法上是传统的,但题材却很‘潮’。郑树林认为只有年轻人喜欢了,才能‘活’起来,才能被传承下去,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大家练习“九九归一”,用一张红纸剪出一个方正竖直的“圭”,在此基础上剪去汉字笔画变成“丰”,细细琢磨,不断变化成不同的新字。

  郑树林一步步指导学生用小小几寸红纸剪出牛、飞鸟、蛇及数字等造型。“小转折,大乾坤”,经过传统手法、基本练习和自主创作三个阶段,学生们踏实地磨炼剪纸技巧,一刀一刀、一转一折,从城楼上的瓦片、门洞,到最终创作出各自心中的绿瓦大楼,体验了传统剪纸的魅力所在。

  亲自体验过后,上海体育学院学生李创云表示:“老师刚开始就教我们拿剪刀,我活了二十多年才学会正确拿剪刀。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像我这样没经验的人也可以剪出绿瓦大楼来。”体院运动康复系大三学生梁蓦原在课堂结束后感叹,“原来剪纸和运动可以如此有趣地结合!传统文化确实是我们年轻人最该学习的经典。”

  前来学习剪纸的学生中,还有很多是家长带着的小朋友们,他们很珍惜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学习的机会,不仅认真领会老师讲解的技术要领,用心练习,还向郑老师请教自己的技法是否正确。郑树林仔细观看孩子们的作品,不时提出指导意见,给予点评并让其他学员观看学习,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郑树林让自己的学生助教也在旁指导,一方面在孩子心中种下兴趣的种子,培养剪纸传承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让他们成为剪纸传承的“星星之火”。

  长海路街道始终致力于整合资源平台,为剪纸、皮影戏、木偶戏、盘扣工艺等非遗项目提供扶持,同时支持传承人在普及教育中融合现代创新元素,与时俱进,既助力非遗的推广,找到传统传承与创新融合的视觉效果,又通过非遗活跃社区文化氛围,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接下来,街道将与上海体育学院加强交流协商、促进互联共建,以绿瓦体育书店为阵地,充分挖掘社区文化与体育健康的融合点,精心制定文化活动“排片表”,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实现优势叠加、联动发展、双向溢出。合作系列活动第二弹——上海歌剧院“奇妙的和谐”音乐艺术导赏也将于12月3日下午2点在书店的明月堂举办,期待再一次的文化碰撞。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