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于社区,分享于社区,共创于社区

2019-05-28

“渐进式促进邻里更新,为弹性社区而设计”

-----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

第四季“四平空间创生行动(Open your space: Design Intervention in Siping Community)”开放营造节中的那块由四平社区居民头像组成的视觉创意广告布,我们已经为它找到了新的归宿!通过与环保潮牌Givingback的联合创作,它被制作成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环保潮包,我们把这些环保潮包作为小惊喜送给了四平社区的伙伴们。

640.jpg

第四季“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开放营造节中的主视觉广告布

640.jpg

给广告布赋予新的生命

640.jpg

制作好的环保潮包个性十足

“你们这样做真的可以促进邻里关系,社区还是要有点人情味儿才好!”,这是在四平社区生活了15年的早餐点心店老板李师傅在拿到印有自己头像的包时的感悟。提升和改善四平社区的整体居住环境与邻里生态所做努力的肯定也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继续推动实施和深化围绕四平社区所开展的一系列社区营造项目。

640.jpg

我们把环保潮包送给了早餐点心店老板李师傅

就在5月11日下午,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联合B Corps China共益企业中国、GoBeyond 无奇不游、环保潮牌Givingback推出的以“可持续设计社区探索”为主题的“共益创新之路”首场移动工作坊在四平社区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的20多位伙伴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来自共益企业中国的姜雨霏向在座伙伴们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背景,随后的5分钟破冰暖场,分成4组的20位参与伙伴通过快速的自我介绍建立起了彼此间初步的交流与认识。此次工作坊的参与伙伴中还有专程从成都前来参加活动的伙伴,以及两位来自苏州的中学生小伙伴。GoBeyond 无奇不游联合创始人郑洁莹在“创新者分享会”环节为大家带来了来自无奇不游的创新故事。

640.jpg

B Corps China共益企业中国姜雨霏向大家介绍工作坊背景

640.jpg

无奇不游联合创始人郑洁莹与大家分享创新故事

640.jpg

参与工作坊的伙伴们通过破冰暖场交流结识了彼此

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负责人倪旻卿老师向工作坊伙伴们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以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在此之前开展的“四平空间创生行动”项目成果,并为大家讲解“四平社区人文探索”环节的导览路线。作为身处四平社区的全亚洲首屈一指的设计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将高校专业教学和在地社会公共服务相结合,通过以点到线面的公共空间设计针灸式新兴范式,建构公共生活和集体空间,打造从单向设计到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模式。

640.jpg

倪旻卿老师向大家介绍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以及“四平空间创生行动”项目

随后在倪老师的带领下,活动的参与伙伴们一同开启了“四平社区人文探索”环节——社区徒步之旅,主要前往四平社区内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领衔设计的社区更新项目进行参观,探访包括“电话亭美术馆”、“苏家屯路马里奥”、“图话四平彩绘墙”、“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阿斯顿马丁实验室”、“同济书店”、“彰武路四平笑脸墙”、“80米口袋花园”、“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等项目。

作为深居四平社区的创新实验室,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团队一直活跃在社会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第一线,“四平空间创生行动(Open your space: Design Intervention in Siping Community)”是团队的主要实践和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目是杨浦区四平路街道联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共同开展的研究实践项目,探讨实体空间及社会学和文化意义上的城市社区情境,也是同济大学专业教学和社会公共服务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是深化“三区联动”,推进建设“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积极实践,项目现已成为每年一季的关注设计如何作用于都市社区建成环境的社区微更新品牌项目。

四平社区人文探索之旅

640.jpg

“电话亭美术馆 ”

640.jpg

小小电话亭里竟暗藏美术馆,奇妙创意吸引大家驻足探索。

“苏家屯路马里奥”

640.jpg

“图话四平彩绘墙”

640.jpg

马里奥、彩绘墙,这些充满趣味的“社区景点”一直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640.jpg

NICE 2035(Neighborhood of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towards 2035),是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推出的一个实验性项目。通过设计驱动科技、创意和商业的跨界融合,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扩散,将社区作为2035年未来生活方式原型研究、开发和实验的“创意、创新、创业”基地。

“阿斯顿马丁实验室”

640.jpg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和“阿斯顿马丁实验室”,一个个落户于社区内的实验室打破了大学与社区的边界,让大学真正成为城市社区的一部分。

“同济书店”

640.jpg

赤峰路上的同济书店才开业一年便已然成为了社区的精神高地,时值周末,书店里坐满了前来阅读、休闲的社区居民。

“彰武路四平笑脸墙”

640.jpg

彰武路上的笑脸墙装点着原本缺乏生气的街道,社区居民的会心笑容吸引着每一位路过的人。

“80米口袋花园”

640.jpg

阜新路上的“80米口袋花园”落成后每天都洋溢着居民们的欢声笑语。

“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

640.jpg

伙伴们在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在完成对四平社区的人文探索之后,工作坊伙伴们来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开始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环保潮包手作工作坊”。在环保潮牌Givingback创始人Benny的带领下,大家在一块往届文艺汇演废旧的广告布料上选定了自己心仪的颜色和图案区块,并剪下了相应的制作环保潮包所需的形状和大小的广告布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加工。工作坊伙伴们热火朝天开始了潮包的制作,经过一番仔细的敲打琢磨,很快一个个个性十足的环保潮包便在心灵手巧的伙伴们手中变幻而出。大家纷纷将制作完成的环保潮包粘贴在了实验室玻璃墙的四平社区地图上,共同绘出了一幅新的四平社区美丽图景。

640.jpg

此次制作潮包所用的废旧广告布料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第五届双年文艺汇演的广告宣传布

640.jpg

工作坊伙伴们现场剪取所需布料

640.jpg

Givingback创始人Benny向大家揭秘环保潮包的制作过程

640.jpg

伙伴们热火朝天的制作现场

640.jpg

工作坊伙伴们用自己制作的环保潮包共绘四平社区的美丽新图景

本场工作坊在伙伴们的合影与愉快的感想交流声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身临其境为特色,带领参与者完全走进创新现场,以第一视角参与共益创作,打造聆听、观察、参与的沉浸式创新体验。参与者们相遇于社区,分享于社区,共创于社区,一起感受着社区散发出的不一样的力量。

640.jpg

工作坊伙伴们合影

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Tongji DESIS Lab)是全球社会创新与可持续网络联盟(DESIS NETWORK)中的重要成员,实验室聚焦于可持续生活方式,通过“主动设计”积极介入城乡互动、社区营造、创新教育等社会领域,实现设计驱动社会创新与改变。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