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杨浦智慧”!《蝶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杨浦实践》一书出版发行

2023-11-23

杨浦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其工业遗产中,许多都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建筑的首发之作,因而它们的更新利用被业界格外关注。国家文物局将杨浦区列为国家遗产保护试点,为期三年的保护实践中,杨浦做出了扎实的答卷。

《蝶变 :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杨浦实践》一书,回顾杨浦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保护利用经验和成效,聚焦21世纪以来杨浦滨江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从发展历程、保护利用策略、代表案例评析三方面对入选的4大类15个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总结,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本书对于杨浦区是一次回顾与总结,对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蝶变 :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杨浦实践》

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海市杨浦区文物局

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

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2838-0

定价:188.00元

本书由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市杨浦区文物局与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主编。

媒体评论 | 序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幢幢斑驳的老建筑,是岁月变迁的见证者,铭刻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诉说着一座城市的如歌岁月,承载着一方百姓的乡愁记忆。

上海因水而兴,杨浦因水而名。黄浦江这条上海的母亲河,绵延入海之前,在这座城市的东北部转了一道弯,画出了中心城区最长的15.5公里滨江岸线,造就了杨浦的一方水土,给这片城市水岸留下了宝贵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神韵气质。一百多年来,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碰撞,历史和现代在这里交织融合,孕育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远东最大的煤气厂、火力发电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沉淀了“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工业遗产资源。

近年来,杨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秉持“历史感、智慧型、生态性、生活化”的理念,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集中连片保护修缮、挖掘价值、复现肌理、活化利用,昔日的工业生产岸线已抖落满身锈迹,向着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创新岸线加速蝶变。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杨浦滨江考察,高度肯定杨浦科学改造公共空间,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的创新实践,鲜明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并强调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杨浦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始终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统筹保护和利用,兼顾形态和功能,推动工业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努力为“生活秀带”增添亮色、“发展秀带”提供支撑。今天的杨浦滨江,处处皆景、步步入画,哥特式的古堡建筑,简约浪漫的水厂栈桥;“网红打卡”的“绿之丘”,“文艺地标”的毛麻仓库;海派韵味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浓墨重彩的笔墨宫坊,以及城市文化新地标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工业风”与“人文景”交相辉映,“历史感”与“时尚潮”相得益彰,更多的工业遗产转变为承载城市文化记忆、产业发展功能、生活休闲体验的高品质空间,正以崭新的姿态镌刻历史、拥抱未来。

《蝶变——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上海杨浦实践》一书中收录的15个典型案例,是杨浦立足“四个百年”历史底蕴,紧密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全力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探索和实践,也是杨浦深度融入上海“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发展战略,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的生动写照。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为更多区域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有益经验。

津亭日暮风和雨,半是江声半海潮。背倚滔滔黄浦江水,回眸民族工业百年风雨,展望下一个百年的美好未来。杨浦,宛如一张弓,蓄势待发,向着人民城市新实践,向着创新发展再出发!

中共杨浦区委书记  薛侃

目录

目录

序言/6

上篇/11

1 杨浦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13

1.1 “冻结式”保护(1980 年代末-2000 年)/15

1.2 创意产业再利用(2000-2010 年)/16

1.3 立足城市发展的综合性保护利用(2010 年至今)/17

2 杨浦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总结/21

2.1 顶层设计,政策创新/23

2.2 整体保护,分类利用/24

2.3 科技赋能,转型发展/29

2.4 共治共享,多元保障/31

下篇/ 33

3 市政基础设施类/35

3.1 杨树浦水厂/37

3.2 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码头)/48

4 工业制造类/65

4.1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67

4.2 绿之丘(上海海烟机修厂仓库)/84

4.3 毛麻仓库/92

4.4 明华糖厂仓库/106

4.5 世界技能博物馆(永安栈房旧址西楼)/116

4.6 皂梦空间(上海制皂厂原污水处理车间以及生产池)/127

4.7 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筹)(瑞镕船厂旧址)/137

4.8 长阳创谷(中国纺织机械厂)/146

4.9 智慧坊创意园(上海远东钢丝针布厂)/161

4.10 笔墨宫坊(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茶厂厂房)/172

5 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类/185

5.1 上海市市东中学吕型伟书院(缉槼中学教学楼)/187

5.2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圣心医院)/200

5.3 长白228 街坊/212

结语/227

致谢/239

内容试读

上篇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考察时,肯定杨浦滨江“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2020年9月,杨浦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围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以促进城市更新改造和推动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为背景,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2021年3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核同意,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

2021-2022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杨浦站在杨浦滨江火热开赛(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

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该区域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呈现出时间早、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等特点,在近代上海乃至全国都极具代表性。自1870 年杨树浦路修筑以来,全市水、电、煤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纱厂、修造船厂、造纸厂、制皂厂等工业制造企业相继选址在杨浦滨江,与之配套的住宅、医疗、教育等设施也逐渐完善。尽管20 世纪上半叶历经多次战争,但杨浦滨江一带的工业基础保留相对较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既有工业企业改造以及新兴企业发展,杨浦滨江始终在全市的工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90 年代以后,受上海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战略的影响,杨浦大量传统工业企业开始关停、外迁或重组。进入21 世纪,上海产业升级转型加速,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也上升为全市重大战略,工业遗产的理念和价值逐渐得到广泛认知。杨浦滨江众多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工业遗产经过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成为城市文化、教育、科技、艺术、商业、办公活动的新载体。近年来,杨浦更是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让这片百年工业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长白228街坊鸟瞰图©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是近年来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全球性议题,国内外展开了诸多学术研究和结合地方需求的实践探索,而杨浦滨江经验将为全国和全球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上海样本。一方面,杨浦滨江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紧跟上海城市更新步伐,实现在更新中保护、在保护中更新、以更新促保护、以保护创文化、以文化导更新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杨浦滨江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具有后发优势,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项具有杨浦特色的创新实践。

本书回顾杨浦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总结其保护利用经验和成效,并选取四大类型15 项代表案例进行深入解读,总结杨浦滨江经验的同时,以期为国内外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文物保护利用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做出新贡献。

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保留设备

下篇

杨浦滨江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工业遗产数量庞大,普遍具有年代“早”、建筑“特”、门类“全”等特点。根据每个工业遗产的历史地位、保留现状、空间特征等方面,针对性、精细化地制订保护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本书采用以单个工业遗产案例为单位的研究和撰写思路,细致展现杨浦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的思路、策略和成效,由点及面绘制杨浦滨江工业遗产整体保护利用新图景。

雨水湿地|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当今国内外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分类有按照原产业门类[1,2]、空间规模[2-4]、建筑类型[2,5-7]、更新后功能类型[8-11]、更新介入手段[2] 等多种方法。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书选取按原功能性质的分类方法,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案例分为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制造、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四类。这种分类方式的优势在于:

(1)能够涵盖杨浦滨江所有类型的工业遗产且不会交叉重叠;

(2)更加直观呈现杨浦滨江“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的历史特征,以及当前滨江区域全面转型升级的态势;

(3)更能体现不同工业遗产类型所适应的保护利用策略和方向,便于总结系统性经验,并对未来更多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综合考虑工业遗产保护地位的重要性、保护利用策略的创新性、保护利用成效的显著性,本书选取覆盖四大类型的15 则关键案例展开研究。四大类型中,市政基础设施是整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石,杨树浦水厂和杨树浦发电厂是其核心代表。工业制造类,是最典型,数量最多的工业遗产类型,包括纺织、制皂、船舶维修等生产加工工厂和仓库栈房,是杨浦滨江工业遗产最普遍的类型。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是大规模工业区长期稳定发展的产物,以缉槼中学和圣心医院为代表,百年来不断为工人和家属提供生活服务。大规模工人群体的聚集使杨浦滨江腹地形成大面积工人住宅。工人住宅与包含市政服务、工业制造和公共服务属性的滨江工业遗产带一同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区域工业遗产体系。

本书的案例研究以保护利用推进过程为思路展开,首先简要回顾工业遗产的历史变迁并剖析其空间特征,阐明其在以实践为导向的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综述历史、区位、建筑等方面形成的先天禀赋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尝试从政策创新、规划设计、修缮工艺、功能更新、管理运营等多个角度解析其保护利用策略;最后,总结工业遗产转型后在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文化精神传承、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维度、多领域取得的成效。

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是全球性议题。自1960-1970年代开始,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各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去工业化运动。面对大量清除的工业遗存和工业景观,历史学家和工业考古先驱们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对这些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第一次工业遗产革命”也应运而生[1]。1990 年代开始,欧洲各国与美国、日本等相继以国家立法的方式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得到保护的工业遗产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加,还通过建筑修复、功能再生、旅游发展和城市更新等手段,转型为博物馆、商业办公和各类文化设施,重新融入区域发展并成为独特的城市景观。

2000年代初的杨浦滨江鸟瞰图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品牌的发源地和现代工业的集聚地[2],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留下大量不同时期、优秀的工业建筑。上海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而杨浦滨江由于历史久、规模大、经验丰富,成为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杨浦滨江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冻结式”保护(1980年代末-2000年),创意产业再利用(2000-2010年),立足城市发展的综合性保护利用(2010年至今)。

1.1 “冻结式”保护(1980 年代末-2000 年)

从1980年代末开始,上海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进行探索。1986年上海开展近代优秀历史建筑物的普查工作[3],1989年杨树浦水厂和上海邮政总局两处工业建筑进入上海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单。随后公布的第二批、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中也都有工业建筑上榜。其中,1998年启动的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调查申报工作, 是国内最早、规模较大的针对工厂、仓库等工业建筑的基础调查和评估工作,次年确定15处工业建筑列入保护名单[4]。

杨浦滨江一带由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工厂关停并迁,闲置土地与厂房资源得到优化置换, 部分工业建筑拆除新建,但也有多处工业建筑因入选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例如,1989年杨树浦水厂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单,1994年杨树浦电厂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1999年东区污水处理厂、怡和纱厂、密丰绒线厂、杨树浦煤气厂、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正广和汽水有限公司入选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这些工业建筑是杨浦工业文明的见证者,是杨浦工业风貌的优秀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技价值。虽然这一时期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方式仍以博物馆“冻结式”保护为主,但及时纳入保护名录,既是对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认可,亦是为后续的活化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迈克·罗宾逊,傅翼. 欧洲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挑战与机遇[J]. 东南文化,2020(1):12-18.

[2] “工业锈带”蝶变“生活秀带” 上海着力推进工业旅游发展[EB/OL]. 新华网,2022-11-19,http://sh.news.cn/2022-

11/19/c_1310677998.htm.

[3] 王林,薛鸣华,莫超宇. 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与体系构建[J]. 上海城市规划,2017(6):15-22.

[4] 规话名城 | 张松:我和上海名城的故事[EB/OL]. 中国城市规划。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