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业文明,唱响“人文咏叹调”
2023-11-20史国庆是土生土长的杨浦人,年轻时曾在唐山路上的上海自行车厂工作多年,收藏自行车票自然而然成了他的爱好。令史国庆没想到的是,“收藏了这么久的票子,现在还能有用武之地。”
近日,他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探营”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时,遇见了自己的“宝贝”——展陈室内一抽屉的老自行车票。
2020年9月,上海杨浦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让城市文脉“有迹可寻”,仰仗的是历史建筑这篇“凝固的乐章”,以及城市有机更新蕴藏的“点石成金”的力量。
就如史国庆的“探营地”——毛麻仓库,这个曾经的工业仓储空间,如今“装”入了文化艺术,变为服务市民游客的展陈空间和“文化仓库”。在杨浦,这样被“唤醒”的老建筑可谓“鳞次栉比”:沉睡百年后,永安栈房以全球首家世界技能博物馆的“身份”,与2000余件全球藏品一起“醒来”;“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正在蓬勃建设中,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功能性项目相继落地,“超级企业集聚区”初现雏形;长白228街坊蝶变归来,将社区商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功能“集成打包”,烟火气在这个曾经的“两万户”上空“缭绕不绝”……
让历史建筑这篇“凝固的乐章”成为“流动的音符”,杨浦的“百年工业文明”正在唱响“人文咏叹调”。
让文物建筑、工业遗产在当下“鲜活如昨”
今年6月30日,对摄影爱好者老俞来说,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当天,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正式开馆首日。老俞年轻时在报社工作,扛着摄影机跑遍了上海的每个角落。如今终于能走进“新闻出版人自己的博物馆”,感受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历程,老俞很激动:“看到百年前的文人墨客为了新闻出版而疾呼,也看到印刷技术、出版内容等方面的一路演变,学习了很多。虽然现在我退休了,但还是想把摄影这个爱好坚持下去,做好传播这件事。”
老俞的坚持,亦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坚持。2010年,推进中国首家工业化制糖厂明华糖仓内部搬离、改造;2016年,启动改造上海烟草仓库为“城中花园”绿之丘;2018年,开启毛麻仓库旧址整体修缮;2023年,永安栈房以全球首家世界技能博物馆的“身份”,与2000余件全球藏品一起“醒来”……厚重的历史,为杨浦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工业遗产,从而催生了创新生动的空间改造利用模态,让文物建筑、工业遗产在当下“鲜活如昨”。
重楼飞檐、雕梁画栋,前身为“旧上海市图书馆”的杨浦区图书馆,拥有“小故宫”的美誉。
青灰砖墙、暗红门头,刻着一排大字“兴祥里”;正广和汽水厂的火花、上海牌手表广告页……杨浦老品牌依次亮相展柜。今年,在此举办的“最‘秀’老辰光”城市记忆中的杨浦品牌有声展》中,市民黄女士频频举起手机,定格下自己的童年,“这都是以前最常见的东西,但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尤其是这个石库门布景,我上小学时就住在这样的老弄堂里,所以印象很深刻。”
既留住工业时代“锈色肌理”,也呼应新时代美好生活,是让历史建筑“开口说话”的最佳方式。
据统计,杨浦共有保护、保留建筑200余栋,其中包括滨江地区66幢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滨江岸线的改造建设,精细程度不亚于一场考古发掘,在“锚固”与“游离”之间,审慎、巧妙地进行加减法设计。
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正以去年11月整体打捞出水的“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着力打造一座新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全球一流水下考古的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届时,可移动的古船与不可移动的上海船厂交相辉映,把互相印证的历史带到未来。
杨树浦港的“树”,将成为杨浦的“数”
现在,如果顺着手机上点击率最高的几个App去寻找它们的实体,杨浦滨江一定是最终目的地之一。
“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是核心,全方位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是根基,全要素激发创新生态生长力是关键,全领域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是保障”,杨浦得名于杨树浦港,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杨浦将把这个“树”变成“数”——“创新四力”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杨浦拿出占整个滨江区域近六成、共1.12万亩的土地,用于“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向“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转型升级。目前,已集聚美团、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一批在线新经济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集聚30家以上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今年5月,2023杨浦滨江全球推介大会,向全球发出“在杨浦,创未来”的热情邀约。现场,17家企业与杨浦签约。随着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功能性项目纷纷落地,“超级企业集聚区”初现雏形。
今年6月,端午节前夕,中节能项目的工友食堂热闹非凡,工人们又见到了“老熟人”——渭南路居民区的居民们。提前泡好的糯米、腌好的猪肉、粽子叶等摆满了两大桌,有的帮忙包粽子、有的站在一旁指导……因为之前中建八局联合居民区开展活动的“经验”,工人与居民的配合显得“熟门熟路”。“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在我们眼里就和邻居一样。逢年过节,我们都会互相问候,一起参加活动。感谢他们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居民陆女士说。
中节能项目位于杨浦滨江发展带南段核心区域,由中建八局承建,以绿色建筑标准最高级别进行设计规划,同时深度结合杨浦滨江丰富历史遗存,将建成“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区中的绿色智慧楼宇。项目预计于2024年11月竣工。
戴德梁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黎庆文认为,杨浦整体办公楼市场发展健康,随着哔哩哔哩、美团、字节跳动等总部项目入市,杨浦滨江板块将成为杨浦整体商务新地标。
时空交错中,居民们的美好生活“未完待续”
“工业杨浦”的飞速发展,在杨树浦驿站秦皇岛路码头党群服务站的“移步换景”中“可见一斑”。
大面积的玻璃落地窗,转头就见江景。一入门,右手边是一个超大显示屏,全景呈现岸线边的地标性建筑。市民游客可以旋转面前的船舵,操控屏中的景致变化,聆听语音导览,了解历史。
近年来,“Citywalk”逐渐兴起,越来越人感受到建筑的“可读性”。而杨浦滨江,正是一部可以“随手翻阅”的百年中国工业进步的立体教科书。倪学龙是杨浦滨江周边居民,天气好的时候,他都会来江边走走,“我累了就进党群服务站歇歇脚,听几位讲解员的专业讲解,学到了好多红色文化。”倪学龙笑着说。
正在毛麻仓库进行的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对史国庆而言,是一场办得“很有味道”的展览,“这次我把车票都拿出来展示,是希望给更多年轻人看,原来杨浦还有这样的过往。只有让他们了解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一层楼高的圆形灰色建筑,中空部分向外伸展出绿色枝桠,这里曾是杨树浦电厂的净水池,而今经设计师改造,成了大隐于市的低碳咖啡馆……人们即将拥抱的未来,在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杨浦滨江展区即可邂逅。
杨树浦电厂,这个曾经高碳排放的火力发电厂,如今以“遗迹公园”形态重回大众视野,演绎着对“低碳未来”的思考。不远处的灰仓艺术空间,保留着电厂粉煤灰储灰罐的形态,3个筒仓的顶层平台铺设了120块经技术改造可踩踏的单晶硅光伏板。“脚下的光伏板产生的电力可直接输送到咖啡馆”,灰仓艺术空间主创建筑师之一秦曙介绍。
在杨浦滨江能看到过去、享受现在、遇见未来,这样的时空交错,到了长白228街坊又是另一种“风景”。
“小时候放学了,我经常和弟弟们在家门口玩扯铃,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还能玩得起来。”近日,居民钟女士在运动嘉年华“遇见”了小时候,而居民王先生却成了智慧健身器材和AR体感游戏的“尝鲜者”……
中老年人边怀旧边“尝鲜”,年轻人感受时代魅力,孩子们尽情撒欢玩耍,今年,长白228街坊,承载着一代奋斗者的光荣与梦想,蝶变归来。这里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社区商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功能“集成打包”,烟火气在这个曾经的“两万户”上空“缭绕不绝”。11月17日,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在长白228街坊开馆,居民们的美好生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