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留老物件,保持旧风貌,百年水厂历久弥新丨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2023-11-152020年9月,杨浦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范围涵盖不可移动文物和工业遗产87处。创建以来,杨浦以全方面摸底、全要素保护、全方位赋能、全周期管理,全民性创建,推动工业遗产大规模保护和活化利用。
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挖掘阐释不可移动文物背后的深厚历史内涵,大规模推进工业遗产成片保护和再利用。从保护为主,向保护为主、有效利用并重转化,在新旧功能转化中让老建筑获得新生命,激发新活力。
“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百年老建筑怎样焕发新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杨树浦水厂,与往昔对话,向未来展望。
1881年-1883年间建造的杨树浦水厂,位于杨树浦路830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于1928年、1978年、2003年、2020年分别实施改造。
杨树浦水厂建筑风格独特,既采用哥特式城堡建筑造型,又呼应了中国传统建筑带有檐口的双坡屋顶形式。通过保护修缮以及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140年来水厂的历史风貌得以延续,生产能力也始终保持行业领先。为满足“至2035年,供水水质达到与同期欧美发达国家同级城市保持同等水平,满足直饮需求”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杨树浦水厂开始实施新一轮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大幅提升城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水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品质显著提高。
杨树浦水厂今昔对比
精雕细琢 保护历史
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水厂历史风貌、空间肌理和生态环境的多重价值,确保了水厂文物本体的安全性、真实性,以及历史建成环境的完整性。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老设备,经仔细清洁维护,妥善留存。
清水唧机
保留下来的旧阀门
秉持“一树一保”的理念,工程中一棵古树一个保护方案,厂区生态环境得到保留和延续。
厂区内古树
技术升级 保障实施
项目构建精细化BIM模型,整体管理场地信息,同时实现操作全真模拟,清晰掌握管线的空间叠合关系和交汇节点,准确定位开孔尺寸和位置,保障水厂保护修缮方案的精准高效实施。
BIM模型图
百年前,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机器造纸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远东最大制皂厂……相继在杨浦滨江诞生。如今,江畔“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一批百年工业遗产通过“活化利用”,成为极具特色的空间场域,书写新旧和谐的共生篇章。
一直以来,杨浦推动区域文物资源集中连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保护修缮、挖掘价值、复现肌理、活化利用,推进大规模的工业遗产转化,将百年工业文明的深厚基因注入这片“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诗意之地,构筑了面向人民、服务发展、活力涌动的新型滨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