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户”蝶变新生 “软协商”共谋未来 人民城市新实践 枫桥经验谱新篇

2023-12-20

  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曾是上世纪50年代上海为改善产业工人居住条件建设的首批“二万户”项目之一,入住的都是沪东各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承载着工人阶级“奋斗者”精神。
  自2016年以来,长白新村街道历时8年接续奋斗,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搭建人民建议“软协商”平台为抓手,解民忧、汇民智、聚众力,促使228街坊蝶变新生,生动践行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软协商”共筑协商征收“同心圆”
  随着时光变迁,228街坊逐渐变得陈旧破败、违章林立,历经两次动迁,剩下的360户居民要求旧改征收、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2015年底,区委区政府提出了“228街坊做到意愿征询率、协商签约率、搬迁交房率达到三个100%,就启动征收动迁工作”。
  为了办好这件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长白新村街道成立了征收工作组,开启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全力推进旧改征收,助力居民实现“安居梦”。
  基地临时党支部牵头搭建起了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民警、律师、社会公信人士等共同参与的“软协商”平台,紧紧抓住“信任”二字做文章,做到方案阳光透明,政策一竿子到底,同时对难点家庭、观望家庭、矛盾家庭一户户上门沟通,帮助居民巧算“经济账”“亲情账”,成功搭建“软协商”平台46次,力促29户居民签约,最终用106天就完成了三个100%的目标,创造了杨浦乃至全市旧改征收多个第一。
  “软协商”共绘城市更新“实景图”
  三个100%协商征收成功后,228街坊城市更新该往何处去?针对这一问题,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坚持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将决定权交给居民,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软平台”,实现最广泛的“软协商”,征求意见过程中累计发放1500余份问卷调查、开展6次专项调研、举办10余次座谈讨论、组织若干次实地走访。
  老百姓希望保留228街坊原始风貌,希望引入“社区食堂”“社区服务”“记忆展陈”“健身培训”等呼声较高的需求,成为228街坊引入更新新业态的“指向标”,用最大公约数破解群众对城市功能的“众口难调”,用人民建议“软协商”构建城市更新“硬作品”。
  长白新村街道积极推动转化落实人民群众的“金点子”。部分旧建筑被完整保留和修缮成为“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延续劳动者精神的“奋斗者公寓”已正式落成;熊猫饭堂被引进,带来了平价、美味、健康的餐饮服务;居民期盼已久的老大房、肯德基、星巴克都已落户,228街坊已经成为覆盖周边10万人口的“15分钟生活圈”核心节点。
  “软协商”共建街区治理“新样板”
  228街坊全面开放后,如何实现街区有序治理是长白新村街道面对的又一问题。街道立足发挥“软协商”平台优势,在党建引领下,成立了创寓公司党支部、路二居民区党总支等8个街区内党组织组成的228街坊街区党建联盟,组织170余名党员志愿者力量加入街坊日常管理,同时设立议事制度,以“自治、共治、管治、数治、法治”为框架,打造街区治理新样板。
  为减少“邻里矛盾”,创建“平安街区”,街道积极搭建“软协商”平台,携手周边居民、商户和驻区单位,在第三方专业力量指导下,立足228街坊复合功能及社区特点,规范停车、养宠、楼组自治等居民高度关注、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的日常行为,逐条协商自治公约内容,最终推出了“228街坊公约”。
  此外,长白新村街道积极争取专业支持,在228街坊设置基层法治观察点、人民建议征集点、“三所联动”矛盾纠纷调解延伸点,将常态化“软协商”平台引入228街坊党群服务中心,实现“金点子”就地征集、居民诉求就地协商、矛盾纠纷就地调解,切实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228街坊落地生根,书写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崭新篇章。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