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乘风破浪的奶奶”出圈,这家网红养老院的背后,是一群“80”“90”后的青春和热血

2022-11-09

在黄浦江边有一条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马路:军工路,这条古老马路的沿线上有铁路支线、过江隧道、多所高校,还有一家家喻户晓的养老院: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杨福院”)。从前的杨福院出名是因为专业、贴心的护理服务,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老字号养老院。

近年来,杨福院结合先进的养老管理理念,通过“老人Cosplay世界名画”、“乘风破浪的奶奶”、“轮椅上的舞者”等养老文化创意视频火出了朋友圈,上了热搜,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网红”养老院。而这背后离不开院内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护理员她们不断推陈出新,力求用青春和热血,给老人们创造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90后”护理员的热血与梦想

杨福院护理团队现有195人,其中“90后”护理员34人。罗鑫便是这34分之1,在和这些年龄“90+”的老人相处过程中,年轻的罗鑫非但没有“代沟”,反而有着属于她和老人们相处的独特心得。

罗鑫大学就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杨福院工作,今年是她来到福利院的第四年。工作期间,她发现老人们不仅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更需要精神慰藉,在院里的鼓励下,她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助理社工师,之后便开始负责老人活动设计工作。

2019年,杨福院“银发课堂”结合时代特色开设了手机班,教材就是由罗鑫以及另外两个“90后”的小姑娘手绘完成。没想到在老人间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后,最终形成了一本适合高龄老人使用的“智能手机”手册,同时杨福院还注册了版权。手册不止受到了院内的欢迎,在院外也是经常有人想要手册,教家里老人使用手机,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手册还被护理员带到贵州,同样也是大受欢迎。

“从与老人的相处中,我深刻体会到住养老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而我院积极构建的新时代养老文化是对破解新时代养老难题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罗鑫说。

“80后”护理员的初心与担当

来自内蒙古的张智萍,出生于1987年,今年是她在杨福院工作的第11个年头。张智萍刚进入杨福院工作时,院内护理员的年龄基本在40到50岁,来了这么个年轻的姑娘加之个子小,她能感觉到老人们更放心有经验的老阿姨护理,对她的召唤并不多。刚开始她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思想转变了,工作的精神头就上来了,老人的呼叫铃只要一响,她便第一个跟到床前,用她的“大嗓门”问老人的需求。她细心观察每一位老人,张奶奶今天是不是吃的比昨天少,李奶奶晚上夜醒的次数比之前多,陈奶奶的衣服薄了。通过一次次的贴心关怀,老人们也越来越放心,越来越习惯将自己的生活照料交个她。

因优异的表现,张智萍从基层护理员一步一步成了分院长。这也得益于杨福院为基层护理员搭建的成长平台和上升通道。杨福院实行分院化管理,从基层护理员中择其优者提拔为护理主管,再从其中通过岗位竞聘,择优提拔为分院长。但这并不代表岗位的固定,每年院内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考核专业的同时,也为有能力的护理员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

张智萍说:“护理员和老人之间不仅仅是契约服务关系,更需要走进老人心里。我要坚守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发挥同理心为老人们提供更细致、贴心、温柔、专业的服务”。

10月底,杨福院的四名护理员代表杨浦区参加了2022年上海市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专项),罗鑫和张智萍双双进入决赛。这一刻,她们心中充满着期待、兴奋与紧张,斗志满怀全力冲刺,力争比出成绩,赛出风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党之所指,心之所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是每个养老人的目标。罗鑫和张智萍是杨福院众多护理员的缩影,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用实际行动践行“万千平凡织锦绣,我用青春护夕阳”。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