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草案及起草说明

2023-11-07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通知》(沪教委基〔2023〕26号)精神,在充分总结本区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本区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决定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以下简称“强校工程”)。

  一、总体思路

  坚持“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理念,按照“精准施策、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将“强校工程”与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名工程”)、区创智教育高端人才涌动发展项目(以下简称“登峰计划”)相结合,与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和中考改革要求相结合,结合区域初中办学质量实际,建立第二轮“强校工程”实验校(以下简称“实验校”),聚焦内涵发展,通过优质品牌辐射带动和项目驱动,激发其办学的内生动力,提高办学质量,从而带动面上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营造更加健康的义务教育生态。

  二、工作目标

  按照持续抬升底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区域8所“实验校”在原有基础上,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整体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家长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

  三、工作措施

  (一)总结经验,接续推进“强校工程”建设

  1.总结推广第一轮“强校工程”经验。认真总结第一轮“强校工程”改革成果,凝练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开展第一轮“强校工程”典型案例征集,对典型经验进行重点培育和辐射推广,汇编《杨浦区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成果集》。重点总结推广第一轮“强校工程”发展成效,特别是在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建设、教学数字化转型试点等方面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指导第一轮“实验校”制定新三年发展规划,接续推进区域“强校工程”建设。

  2.遴选确定第二轮“实验校”。在学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遴选产生本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组织开展“实验校”初态评估。“实验校”要制定强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因校制宜的“一校一策”,并在各个领域中明确重点突破项目。

  (二)做强内功,打造优质师资团队

  1.加强名师、名校长融入。将“实验校”作为市“双名工程”和区高端人才涌动发展“登峰计划”的实践基地,通过学校培育、优质引进、师资流动等方式,加强市级名校长和名师在“实验校”的配备,确保每一所“实验校”都有1名市级名校长(含特级校长、“双名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2名名师(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名师培养对象)。第五期“双名工程”的“种子团队”优先选取“实验校”中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确保每所“实验校”都有教师进入“种子团队”。

  2.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作、专题研训等方式,指导“实验校”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实验校”要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教师参与各类项目研究、专题研讨、专业研训和教学展示,引导教师以研促教,形成教科研成果。要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探索适合的培养项目,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优化校本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智慧潜能和创新活力。

  (三)增强助力,提升辐射带动效果

  1.建立优质品牌带动机制。新评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和正高级教师(中学学段)优先向“实验校”流动。将“实验校”纳入市示范性、区紧密型集团创建范围,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学校、紧密型集团核心校作为支援校,采取“一带一”的方式,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明确支援校对“实验校”的引领内容和要求。

  集团内优秀教师优先流动到“实验校”。通过选派“实验校”优秀干部到支援校跟岗学习、遴选优秀干部到“实验校”承担管理工作等方式,提高“实验校”管理水平。加大“实验校”与支援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力度,建立校际联合研修以及优质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场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2.建立专家全程指导机制。进一步整合区内外专业资源,建立区域“强校工程”专家委员会。根据“实验校”发展需要,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指导“实验校”基于初态评估情况,制定和实施强校三年发展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课程实施方案等。针对“实验校”存在的实际需求,指导学校聚焦新课程高质量实施、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学生成长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确立内涵发展重点项目,给予全程跟踪专业指导。

  区教育学院要发挥专业指导功能,通过组织专题合作研究、校际联合教研、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实验校”的专业支持;组建教学视导团或学科专家导师团,定期对“实验校”开展综合教学视导;建立区教研员“蹲点指导”制度,重点在薄弱学科质量提升、学科教研组建设等方面加强专业指导。

  (四)提高质量,改革学校育人方式

  1.全面落实新课程。将“实验校”纳入区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提升学校课程规划能力、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能力和课程更新与评估能力。

  “实验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实施方案。要组织全员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本市课程实施办法,坚持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并结合区域特色和已有基础,探索实施注重培育创造力的综合课程。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新模式,开展学科实践,实施项目化、主题式学习,促进学生在合作互动、问题解决中成长。健全和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基本教学环节,增强教学、作业、考试的一致性。加强学段衔接教育,科学设计小初衔接活动,提高育人的连贯性。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有效开展作业辅导、德育、阅读、科普、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课后育人活动,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

  2.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将同济初级中学纳入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优化学校数字教学场景建设。其它“实验校”要积极参与教学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备课、教学、作业等教育场景,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使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更加常态化、教学方式更加智能化。

  3.发挥评价撬动功能。将“实验校”纳入“基于监测结果的教育教学改进”项目,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开展教学改进实践,积极发挥评价的分析、改进和促进提升功能,推动“实验校”健全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学校评价方式,根据“实验校”原有基础、增值变化等,积极探索初中学校分类考核评估。全面落实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科育人、活动育人体系,关注学生在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的兴趣特长和实践成长,根据学生特点、成长期待给予科学的评价和适切的支持。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和教育局局长总负责,分管局长牵头组成的第二轮“强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义务教育科,下设职能部门组和专家组。其中,职能部门组由义务教育科、督导室、组织人才科、人事科、学生发展指导科、财务科、宣传与法制科、教研室、科研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专家组由市、区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找准薄弱环节、持续推进工作。“实验校”要聚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治理体系,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投身改革、服务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加强经费保障

  加强经费统筹,保障第二轮“强校工程”建设经费投入,支持“实验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养、特色建设及相关配套设备添置等。

  (三)加强空间建设

  将“实验校”纳入新一轮义务教育校舍和设施升级改造范围,改善学生用餐环境,升级学生厕所,配备无障碍设施,建设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拓展普通教室的育人功能,探索建设公共学习空间。场地较小的学校通过探索校舍综合利用模式,建设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空间。

  (四)加强考核激励

  适时开展实验校专项督导,开展对“实验校”中期、终期增值评估和支援校辐射引领效果评估,将评估情况作为评价“实验校”建设的重要指标,对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根据实施情况,有一定比例向“实验校”倾斜,调动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展示

  定期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家门口的好初中”专题宣传,分享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实施“强校工程”的良好氛围。

  附件:1.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

  杨浦区教育局

  2023年12月

  附件1

  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名单

  同济初级中学、东辽阳中学、黄兴学校、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控江初级中学、昆明学校、新大桥中学、上海市二十五中学

  起草说明

  一、制定《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今年8月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通知》,要求在充分总结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聚焦内涵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本市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启动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以下简称“强校工程”)。为落实本市“强校工程”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区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结合杨浦实际,由教育局牵头制定《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的起草过程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认真研读本市强校工程的文件,开展相关情况调研,多部门通力合作,形成我区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期间,通过召开职能部门研讨会等形式,多次听取督导室、组织人才科、人事科、学生发展指导科、财务科、宣传与法制科、教研室、科研室、信息中心、基建中心、资产中心等相关科室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在区域方案制定过程中,同步组织了8所“实验校”初态评估活动,并邀请市、区专家指导学校制定强校三年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和“实验校”所在集团核心校(支援校),对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明确职责和任务要求,分别形成部门和支援校三年行动计划。

  三、《杨浦区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通知》精神,结合区域实际,经对照、梳理与细化,本《实施方案》共有四大部分: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保障。

  本轮“强校工程”的总体思路为“精准施策、注重内涵、提升质量”,注重三个结合,即将“强校工程”与市“双名工程”、区高端人才涌动发展“登峰计划”相结合,与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和中考改革要求相结合,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营造更加健康的义务教育生态。

  工作目标为旨在通过3-5年的努力,8所“实验校”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四个进一步”,即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整体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家长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

  工作措施为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总结经验,谋划第二轮“强校工程”;二是做强内功,打造优质师资团队;三是增强助力,提升辐射带动效果;四是提高质量,改革学校育人方式。既贯彻落实市教委文件精神,也体现了区本化实施的思路和做法。

  工作保障为“五个加强”,即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经费保障,加强空间建设,加强考核激励,加强宣传展示。

  提请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审议并形成文件。区域建立协同推动机制,凝结共识,协同推进。各相关单位与部门对照要求,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