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教育局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9-01-31
教育系统各单位:
现将《2019年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1月22日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结合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整体教育综合改革、第三轮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结合教育“三合一”中期评估,持续探索教育改革创新
1.做好教育综合督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暨体教结合4项督政项目自评报告及督政自评总报告,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督政工作。
2.整体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聚焦综改核心项目,确保各项综改任务顺利完成。凝练和推广制度性成果,加强改革案例评选宣传。
3.启动第三轮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总结。围绕创新试验七大行动计划,开展项目总结评估,对重大项目开展绩效考核试点。
二、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完善校外教育体系。打造“非遗”传承项目品牌,出版《民俗文化知多少》,举办区域民族文化展示。组织开展“大学梦圆”系列活动,形成一批“百年大学看杨浦”优秀成果。持续推进“童创空间”小学生科技课程慕课平台建设,开展第八届“双进入探究”、“学术节”等活动。加强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培育校内科技社团指导教师团队。
5.深入推进生命教育一体化。依据区域《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筹建区域学校名人纪念馆联合研训基地,开发体现生命价值、生命伦理、生命意义的特色课程。实践与推广2门区本课程、开发网络微课程,开展基于提升校长领导力、教师执行力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训。筹建“心馨家园”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分中心,做好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复验工作。
6.探索一体化德育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征集百个家庭案例。开展“向上的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组织参加市级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示范辐射市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经验,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推进德育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中小学生孝亲敬老主题活动。发挥学科德育基地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学科德育示范课、精品课。
7.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依托体育教师兼职试点区,加大体育专职教师招聘力度和兼职教师培训数量。有序推进小学4-5年级增加体育课时工作,扩大小学、初中学段课改试点校建设试点。深入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开展运动负荷实证性研究,提升体育教师师德、业务、技能水平。
8.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整体推进全国首批“学生体育综合素养”试点区建设,100%完成学生综合素养测试评定。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竞赛、培训等工作,成立围棋联盟。形成高中、初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课程、师资、场地、训练等“一条龙”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制度,推广“上天入地”、“笼式足球场”等试点。
9.丰富学校美育活动形式与内涵。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时势政治为教育契机,开展“六一”儿童节主题阵地活动等群文德育、美育活动。开展第33届区学生艺术节,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观摩活动。完成区域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布局,形成衔接有序的艺术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
10.促进学校科技教育普及与提高。组织参加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比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举办第十届市青少年“赛复创智杯”创意设计评选活动。组织青少年“小书迷书市”等科普阵地类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等科普品牌实践活动。
11.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引导与培育。开展“学会一项家务技能”等家务劳动活动,选树一批“家务小能手”。组织开展小公民保洁队志愿行动等社区劳动和公益活动,真实记录和积累高中、中职校学生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经历。家校社联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体验、家务劳动技能展示。
12.提高学校公共卫生防控能级。全面运行市学校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健全市、区、校三级运行管理网络,建立区域食品信息追溯联动机制。新增3所“放心学校食堂示范点”,落实学校食堂安全监管定人定岗管理制度。优化区学生健康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学生近视等常见病干预项目,开展各类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13.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组织参加第12届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展示等主题活动,落实每月一次疏散逃生演练。推进法制教育基地试点校建设,加强交通安全、校园欺凌防范等安全教育。组织公共安全教育教研与师资培训。
三、坚持教育公平,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14.深化集团化办学内涵。依托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中心,开展创新集团化办学机制建设的研究。组织学前教育集团“师德故事”比赛,开展课程、课题与项目质量论证。聚焦集团重点推进项目,试行集团教研与培训。研制优化考核指标与评价机制,探索分类考核办法。完善教师流动机制,推进集团内骨干教师流动。开展平三小学等教育集团督导。
15.打造“新优质教育”品牌。组织1个集群区域现场展示,整体呈现集群发展阶段成果。依托市新优质学校研究平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梳理6个集群发展目标和路径,逐步形成2个指向4大研究领域的新优质学校集群。
16.启动新一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研制幼儿发展评价表。组建“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监控”研究小组,提高保教质量。争创1所示范园、2-3所一级园、2所家门口好幼儿园。完善托幼工作管理机制,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力争在2个幼儿园增加托班点。加强托育机构日常监管与整治力度。
17.推进初中强校工程。加强区域统筹,优化实验校教育资源配置。迎接市初中强校工程初态评估,建立健全实验校动态发展档案。分类推进初高中贯通、托管结对和底部抬高薄弱校试点。联动区校、家校,建立定期“学校开放日”制度,逐步扩大学校社会影响面。
18.促进高中特色化发展。发挥“五校联盟”的作用,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市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深化“高中创新驱动特色发展项目”,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探索在基础型课程中渗入特色元素,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做好区域特色高中核心素养基础调研(中、后测),为区域和学校特色多样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19.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完成职教集团换届选举,做好 “未来工匠”推荐和评选。推进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试点企业员工进校兼课制度。继续推进汽车修复专业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力争中高职贯通申报成功。组织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重大赛事。依托“吉他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完成现代音乐职业学校第二批遵义学员招收工作。
20.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积极推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开发部分适合特殊学生的专业校本教材。继续推进学前特教指导中心和12个特教资源点建设,规范联合教研及康复、咨询等活动,开展学前特教课程研究。
21.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深化“杨浦社区教育超市”等项目内涵建设,积极筹备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国际研讨会”,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学习型团队规范化建设。
22.优化完善招生考试工作。制定2019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园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平稳有序确保各级各类招生考试工作圆满完成,做好相关信息公开工作。
四、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23.实施第二轮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结合学前课程领导力项目中期评估和“优质活动展示周”,组织年度项目园阶段性成果交流和展示。开展系列研修活动,推进中小学课程文本的转化与实施。研制课程领导力视域下课堂文化转型的评价指标,形成典型课例。依托区域网络平台,共享项目资源。
24.深化拓展“创智课堂”教学实践。启动《新时期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创新实践》,围绕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素养导向下的创智课堂教学研究和指向学习方式变革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持续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
25.完善中小学“创智指数”评价体系。优化修订区域“绿色评价创智指数”指标框架,健全完善区域评价机制。完善建设教师学业测评能力研训课程,提升区域教师命题能力。持续推进区域“绿色评价创智指数”试点校校本研究,促进学校教学改进。
26.推进中考改革。启动“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研究”项目,推进8个“攻关研究小组”研究与实践,加强区域教研、培训与交流活动。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平台,加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的探索。
27.深化高考改革。探索“区域高中分类管理制度”,建立高中教育综合改革四大项目组。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创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牌。深化学校走班教学管理,开展学分制管理研究。依托区域生涯辅导联盟,形成校本生涯教育活动方案与案例。利用市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平台,加强对区域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的过程性指导和真实性论证,确保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全体学生参与。
五、创新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打造高水平专业化队伍
28.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改革先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教育功臣”和身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融入到教育教学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
29.完善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培训机制。聚焦区域教师教育方式机制创新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区域培训课程建设等项目,加强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与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场馆合作,开发基于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师教育课程。提升教研员、科研员和德研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创新实验室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0.实施领军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举办教育高端人才系列培训班,推进“高峰计划”、“攻关计划”“种子计划”。培养与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启动新一轮“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申报评审,开展 “名师讲坛”、“骨干擂台”、“新秀课堂”等展示活动,推进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
31.加强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制定《杨浦区关于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区域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大会。聚焦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将“1+5”专业(专项)能力提升的内容、要求融入到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加强校本研修课程建设,辐射推广特色校本研修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新一轮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评审,加强见习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
3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健全教育改革发展专项奖励机制,促进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做好2019年新教师招聘,推进集团内教师统一招聘制度。试点学校聘请特色课程兼职教师的管理模式,规范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人才公寓、公租房等各类租赁住房,切实缓解和改善外省市青年教师过渡性住房困难。
33.扎实开展西藏、云南、贵州等地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支教工作室的作用,选派优秀教师赴对口支援地支教。组织专家讲师团赴受援地进行讲学,接待支援地校长、教师来杨浦培训。推进10所结对共建学校开展共建,推广杨浦教育改革成果。
六、规范教育管理,实现依法依规治理
34.推进教育领域政务公开。全面梳理和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标准化水平,推进数据开放。加强“一区一网”平台“教育专栏”建设,做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重大举措和配套制度的权威发布和政策解读。及时、规范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开展对基层教育单位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办理工作的培训。
35.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专项调研幼儿园和初中学校章程执行情况,完成教育部新一轮义务教育语文、艺术学科质量监测和2018年杨浦区政府教育公示公报工作。试行督学观课评价平台的使用,继续开展对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督导。对黎平路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办学水平综合督导。
36.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完善区、校两级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建设,推进“一员一网一评一报一诺”工作机制,深化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重点抓好办学行为、收费行为和从教行为的规范有序。按照“一岗双责”分层签订《收费承诺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承诺书》。持续做好规范教育收费自查和抽查工作及整改。继续做好招生季教育咨询便民服务活动和满意度测评。定期对信访情况分析研判及查处。
37.规范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平稳有序推进区域规范公共资源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试点。对11所民办校开展年检工作。做好第三轮6所民办特色学校和1所特色项目学校创建工作。修订完善民办校章程,全面规范民办学校治理结构。落实年度全覆盖督查与重点飞行检查,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向社会公示白名单。
七、加强保障支撑,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38.提升信息技术支撑服务功能。以制定《杨浦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抓手,持续推进跨学科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共享课程资源库、学习资源系统、命题评价系统和学业分析系统。拓展丰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成教师科研管理平台、教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以育人为本的数字校园建设,深化“杨浦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建设。
39.提高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中外合作高中(含K-9民办学校)项目正式启动运作。做好区域中国文化特色主题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完成《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融合策略的案例研究》。规范国际课程教材的使用,开展中外文化沙龙系列活动。开展主题式、进阶式姐妹校交流,深入实施“内地与港澳中小学姊妹学校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
40.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加强公共场所语言文字应用监测与督改。组织开展第21届全国推普宣传周和第十届“汉字节”系列活动。继续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达标、“书香校园”阅读推广和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41.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学校预算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全面提高使用绩效,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监督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充分发挥教育经费保障发展、推动改革、推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政策引领作用。
42.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平台信息化一期项目建设,完成教育系统校级安全防范中心建设。积极争创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继续推进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
43.完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学生剧场2所、室内体育馆2所、图书馆11所、安全体验教室13所。
44.推进基础教育基本建设。完成75所学校食品安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公办学校100%全覆盖。力争国安路小学、政学路配套学校、叠翠路配套幼儿园等10个项目开工,杨浦德法学校、新江湾城A5-01地块配套学校、同济中学改扩建等8个项目竣工,内江路小学建设项目续建。做好青少年科创中心、体院附中拆除重建、杭一小分部、154街坊配套幼儿园等前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