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五周年 长白新村街道“新兴”之火 点亮长白街区“新”图景
2024-11-04“我平时开车来上班,单位就在228对面,周边没什么停车位,街坊的地下车库能不能对我们沿街商户开放?”“车库的停车费是按小时计费的,能不能让我们享受包月服务?”“我租的房子是228附近的老旧小区,下班回来车位都没了,地下停车库是否能采取‘错峰停车’,实现车位共享?”……228街坊党群服务中心的治理议事厅内,街区的“最强大脑”们正展开着一场令人激动的“辩论大会”。
自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开展以来,长白新村街道在“思维怎么变、组织怎么建、支部怎么转、力量怎么配、阵地怎么用、工作怎么统”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出真招、见成效,努力将严密的组织体系优势转化为城市更新的治理效能。
以心迎“新”,TA们这样做
“钱书记,你好,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熊猫饭堂负责人张伟来到228街坊党群服务中心,向街区党支部书记钱进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此开启他人生中又一新的起点。
“张伟,欢迎你的加入。”钱进笑着接过申请书时,不禁想起第一次和张伟见面的场景,就是在熊猫饭堂门口,她正手中拿着一沓“服务联系卡”,准备挨家挨户排摸情况、了解情况。也正因为这张联“新”卡,让张伟走入街区、走进阵地、走近组织,为228街坊街区党支部注入了第一滴新鲜血液。
全覆盖工作开展初期,考虑到长白整体经济体量和格局分布,结合辖区“三多三大”特点,街道对应2个城运、警务责任网格,设立2个街区,即228街坊街区、靖宇东路街区,按照“一个网格一个阵地一个党组织”的原则,新成立2个街区党支部,并积极推动条块联动、资源整合,下沉集党建指导员、群团策划员、综合执法员、营商服务员、法治专员、市场监管员和网格民警的“七大网格员”工作力量,形成组织覆盖、区域覆盖、人员覆盖、力量覆盖的“街区矩阵”,切实把全域人群兜入“网”中。
以心聚“新”,TA们这样学
“党员已经陆续转进来了,但是我们没有独立的空间开展组织生活”“这次新建了好几个支部,书记都是新上任的,没有基层党务方面的工作经验,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或者业务培训让他们参加”“大家平时工作忙,很难有固定时间凑到一起”……新兴领域党组织运转起来了,党员汇聚起来了,“如何让大家更好地参与到‘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中来”成为2个街区党支部一个新的“困扰”。
为切实将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为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的最佳根据地、供给地、实践地,街道在巩固完善服务功能的同时,重塑阵地空间布局,在打造“5+1+1”七大独立功能空间的基础上,着重升级“1+1+X”政治功能空间,即1个红色加油站、1个特色支部空间及党建百宝箱、长“新”加油包等多个“学习微空间”,并依托社区党校、社区治理学院赋能双载体推出赋能清单,开展专题培训班、行走党课等特色课程。结合新兴领域党组织及党员的工作特性、生活特点,“量身定制”“必修+选修+自修”的七大主题党日活动套餐,通过“支部点单+中心接单+阵地配送”的“闭环式”学习配送模式,为新兴领域党组织及党员赋能充电。
此外,为帮助“新雁”书记们尽快融入工作网格、进入工作角色、取得工作“真经”,街道还制定“新雁”带教计划,由街道各基层党组织名优书记,以“一对一”的形式,从党性教育、党务知识、应变能力、综合素养、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培养带教,构建起促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面提升、职业成长的全链式“新雁”培育体系。
以心凝“新”,TA们这样干
“我们做房产的,很多时间都在电瓶车上,一天下来很快就没电了,经常找不到充电的地方。现在好了,门口装了充电桩,真的方便了不少。没想到上次提出的需求真的实现了!”在靖宇东路链家门店上班的小刘开心地说道。
通过此次排摸,街道专项工作小组共收集新兴领域各类需求诉求71个,电瓶车充电问题则是“热搜榜”上的超热话题。
如何“破题”下“热搜”?街道以区域协同联动抓覆盖打出组合拳。依托2个街区治理委员会,组建17支凝“新”聚力服务团,建立“网格治理调处”机制,创建“新治”汇项目,定期约请职能部门,组织沿街商户代表听诉求、谈想法、话未来,努力解决新就业群体遇到的“揪心事”“烦心事”和“闹心事”,并将其与街道民情实事分析会、长白基层问需日结合起来,每月把收集的意见和需求视情上会研判分析、精准对接、有效解决,形成“商户自治、街区共治、文明德治、智慧数治、多元法治”的“闭环式”街区“五治”良好治理模式。小刘提出的需求正是“五治”模式下的最佳“答卷”。
凝聚了一批批“新人”之后,又如何增强组织粘性,提升新兴领域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一支部一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党员认领“微心愿”,并推出“一起学”“一起议”“一起干”“一起晒”的四个“一”街区治理特色项目,形成了《228街坊街区公约》《靖宇东路街区公约 》《心愿来“街”力》《街区“公益人”》等治理品牌,真正让新兴领域群体在阵地里收获认同感、满足感和归属感,实现新就业群体由“单向管理”向“双向奔赴”的转变,架起“双向赋能”的“连‘新’桥”。
安“新”充电站、暖“新”小屋、露天光影秀、“寓见”自习室、“新治”合伙人……一个个新就业群体在这里感受“新”福温度、一项项惠“新”项目在这里“开花结果”,一簇簇“新兴”之火在这里冉冉升起,点亮这间人民城市样板间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