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要去书店……开书店的人,找到“幸福感”
2024-03-043月1日,伟德路上,悦悦书店的读者们齐聚成长思维读书会,共读《了不起的我》,踏上发展自我的英雄之旅。
在杨浦,这是一家受欢迎的书店,除了图书本身,丰富的活动也是吸引力的来源。不久前的元宵节,“闹元宵,猜谜有奖”活动就把附近的大人、孩子聚到了一起。即便不能亲临现场,读者也可以通过悦悦图书的公众号参与线上猜谜游戏。线下与线上并行,是悦悦书店在这个时代被越来越多人知晓的原因。
“‘人生总要去书店, ’欢迎路过的读者参与造句。”去年4·23世界读书日,悦悦书店在伟德路重新开业时,为了与街区深度互动,书店主理人罗红想出了围挡留言墙的创意,收获了各种有趣的答案。
搬到大学路附近快一年,罗红觉得,悦悦书店的实体店正在这里有条不紊地延续着它的命运。以前在南区时经常光临书店的复旦老师们,依旧是新店的常客,有些还经常出现在书店的活动上。比如,梁永安教授每个月在悦悦书店为读者解读一部电影,已经坚持了整整五年,图书《梁永安的电影课》也已由书店与出版社合作,陆续集结出版。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普通人,不敢说要像马斯克那样推动人类进步,但只要有读者来到悦悦书店买书,说不定就能帮助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通过书去影响他们的人生,这就是开书店的意义所在。”经营书店23年,罗红分享起了她的体会。
“好玩有趣”,是吸引读者的法宝
“人生总要去书店”,后面半句话没有标准答案。书店的存在,是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熟悉悦悦书店的读者,甚至能和罗红一样讲出它的故事。
“最早它是开在复旦北区,2001年开的,那个时候叫三味书屋。2004年搬到南区,叫志达书店,这个名字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在05、06年注册线上书店的时候,用了出生不久的女儿的名字,就叫悦悦。去年世界读书日,线下书店从复旦南区搬来伟德路,就把名字统一了,也叫悦悦。”罗红说。
书店是罗红和丈夫邹斌一起开的。这对夫妻毕业于复旦大学理工科专业,对学校周围的环境变化了然于心。书店出现在南区国权路的时间,早于复旦步行街的诞生。罗红回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国权路是很热闹的,周边有十来家书店,比如企鹅、左岸、庆云……南区有步行街之后,商业中心集中在那边。2012年步行街拆除,之后,整个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东区来。我们书店从南区搬到东区,也是顺应了这种变化。”
城市生态不断变化更新,高校周围同样如此。去年起,五角场探索设立限时步行街,推进大学路数字街区建设,同时在伟德路打造书店一条街。悦悦书店和同样来自南区的复旦旧书店,便在伟德路上做起了“对门邻居”。在这里,读者有机会偶遇复旦的大咖名师,有葛剑雄、骆玉明、陈思和、陈尚君……“以前在学校,我和邹斌常去旁听文史哲专业的课程,以至于好多老师以为我们是文科生。因为这样的机缘,当时和文科的老师们就建立了联系,书店开了以后,和他们的互动也比较多。”罗红笑着说,“搬过来以后,陈尚君老师还批评过我,说这边的学术书没有以前多了。”
记者观察到,书店沿街有一大片玻璃窗,整体环境明亮通透,看起来很有活力。入口处有售咖啡和小食,给大脑充电的读者可以顺便给肚子充点电。罗红认为,快节奏的生活里,喝咖啡比品茶多了一种节奏上的选择。“茶要细品才有味道,咖啡不同,赶时间的人拿了就走,有时间的人也可以坐下来慢慢喝。”
每周末,大学路限时步行街举办市集活动,书店也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候。“每次活动,市集都根据时令设定主题,我们也会选择相关的书来展示。比如元宵节就是团圆主题,六一就是儿童主题。下个月,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还会有自己的大型活动,欢迎读者来参加。”罗红介绍。
“过年前,我们在这里围炉烤茶,弄个烤炉,把书摊摆过去,还在现场做直播,欢迎‘亲们’过来喝茶,就很好玩。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自己热爱、自己觉得好玩,你才能把这种感受传递出去。”好玩有趣,是悦悦书店持续吸引读者的法宝。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理工女,为何将经营书店作为职业方向?这是记者与罗红交流时格外好奇的一点。
“我们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这可能是当时教育环境的一个缺失。家里有个长辈在北京读了博士,说计算机是21世纪的必要工具之一,我想那我就得去学计算机。”罗红说。
她的体会是,理工科的思维,对职业生涯确有帮助。“如果不是学了计算机,我对技术的发展变化未必有这么敏感。我一直都还挺关注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这些的。线上书店开了之后,我们就一直跟随着线上平台的发展,无论是搜索平台、电商平台还是社交平台,公司的ERP系统、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到现在,它们在整个图书行业里都还是比较超前的。”
追随前沿的信息技术理念,也体现在悦悦书店对人才的选择上。“招聘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公司有两个基因,一个是图书基因,另一个就是互联网基因。我希望我们的伙伴首先是热爱阅读的,同时也要有互联网思维。我也对女儿说,我们这一代处在与互联网移动终端共舞的时代,你们的未来就是和人工智能共舞的时代。无论身处哪个行业,你都必须熟悉它——即便是作为提高工作效能的工具。”在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如何将技术与行业融合,是罗红一直在思考的。
能够踏上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快车,罗红归因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既有扎根行业的长期主义,又有专业的行业经验积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就会敏感地辨识并主动拥抱它。看到机会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抓住机会并转化为生产力,又是一回事。”
她欣赏乔布斯的说法,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永远有勇气从零开始。“这个心态很重要,因为技术的发展迭代太快了,不可能守着过去的经验固步自封。即便是做线上书店,我们也经历了很多次变化。”罗红介绍,“一开始,只要把书放到电商平台上,解决一个供需匹配的问题,精选图书并做好服务就可以了。后来,到了微信出现的社交电商,发展到现在的兴趣电商、直播电商甚至教育电商都出现了。主播卖的不光是产品,还要把这个产品的外延,包括知识、智慧、情绪价值全都同时给到读者。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时刻准备好了,只能快速学习,针对不同平台去做各种调整,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实体书店能给经营者带来幸福感
经营书店,线上有线上的优势,线下有线下的优势。罗红认为,这两方面是彼此支持、互相反哺的。“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去把各自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但线下书店是必须存在的,它是品牌的具体显化。”她举了个例子,“很多读者到伟德路来,看到悦悦书店的招牌,会说,这就是悦悦书店的实体店啊,我们一直在网上的悦悦书店买书呢!实体店的存在,让读者对书店的感受变得很立体。线上我们可以通过图书的包装、店铺的装饰,让读者对品牌有视觉上的感受。但是线下书店提供的360度沉浸式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它能强化书店的品牌感知度,以及与用户连接的深度和温度。”
实体书店提供的服务,围绕用户的需求展开。“二十多年来,悦悦书店的调性一直是偏知性和文艺的。书店所在的大学路板块是一个年轻化的商圈,周围有十多所高校,还聚集了很多科创企业。相应地,书店的风格也就会年轻化。我们整个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也就二十几岁,实体店的几个同事都是90后甚至00后。”罗红介绍。
创智天地对实体书店的支持,罗红觉得“很给力”。“这里有这么多商家、这么多企业、这么多居民,通过他们把书店从一个点辐射到了更大的一个面。而在经营成本上,作为对文化类企业的支持,也体现了创智天地的社会责任。”
对于实体书店的未来,罗红想到了跨界创新。“在这里,我经营书店,有人经营健身房,那么我就主动去和他们链接,可以一起合作一些活动,共享一些资源。比如他可以来书店给读者讲讲跟健身有关的书籍,悦悦的读者去健身可以享受团课或者其他方面的优惠。健身和读书看起来是两件事,但都是在提倡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让身心都更加有力量。这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尝试。”
大学路限时步行街上的市集活动,罗红也很乐意让书店继续参与。“市集上,除了周边的商家,还有外面的商家应邀过来摆摊,这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方式。外来商户可以节省成本,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市集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回忆起既往的市集活动,罗红觉得,实体店带来的人与人的交流,正是开书店的幸福感来源。“看着一张张热爱阅读的脸,一个个专注读书的眼神,你不会被感动吗?在书的海洋里,他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我有幸见证了这个过程。”
3月,伟德路上的樱花就要开了。人们总是把樱花和青春联系在一起。在悦悦书店每月一期的“和梁Sir一起看电影”系列讲坛上,梁永安教授将与大家一起探讨“重构青春力”主题。或者,你也可以参加3月15日至4月30日期间举行的樱花季特别限定主题活动,享受一场充满书香和樱花的春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