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派发“双减”大礼包 2021-10-20

  10月15日下午3时许,四平路街道密云路睦邻中心内热闹非凡,一节由杨浦共青团开展的、专门为青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声乐课正在此举行。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认真地进行气息训练和发声训练,并学习儿童歌曲……

  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让孩子们就近就便享受丰富多彩的课后生活?学校放学,社区“开学”,校内校外同时“开花”,杨浦充分发挥青年中心、睦邻中心的阵地作用,加强校内外课后服务供给,深入挖掘各类实践活动,对标睦邻中心“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杨浦青少年儿童专属的“15分钟幸福活动圈”,开启学校、家庭、社会“共享育儿”模式——杨浦“双减”大礼包正在派发中……

W020211020528707711045.jpg

  学校放学、社区“开学”,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多一种选择,多一点欢乐”

  家住密云路的聂慧洋来自昆明学校,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声乐课,“我唱歌经常跑调,所以想学习下声乐。老师说,接下来两周的周五,他还会来这儿上课,想让外婆帮我把后面两周的课程都报上名。”聂慧洋告诉记者。

  在聂慧洋上课之余,她的外婆吕晓节陪伴的同时,也没闲着,“到睦邻中心参加课后服务很方便,从家里走过来也就三四分钟。外孙女上课,我就在这里找点书看看,挺好的。”吕晓节说,“原先每周五学校放学后,我会先把外孙女送回家,差不多到4点再带她到睦邻中心打乒乓球。现在放学后我们就直接过来,外孙女上完课再去打乒乓,不用跑来跑去,小朋友的课后生活也更丰富了。”

  每周五下午,杨浦共青团都会在四平路街道密云路睦邻中心开设特色活动项目,面向辖区青少年开放。延吉新村街道第四睦邻中心和五角场街道创智坊睦邻中心也在每周六、周日下午提供课后服务,助力打造青少年儿童的“校外幸福生活圈”。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设课后服务的三家睦邻中心,也是区内的青年中心。我们也想充分发挥青年中心作为‘双减’第一阵地的功能,统筹全区青年中心资源,推出更多面向青少年儿童的优质公益活动内容,并定期推送更多品牌项目进入团市委青年中心助力‘双减’服务菜单,方便家长及学生通过微信小程序‘青年之家云平台’进行查询、报名。”接下来,将在更多睦邻中心挂牌成立青年中心,把它们纳入“双减实体门店群”,辐射周边社区的中小学生,于周末定期、定点开展音乐、美术、科普、手工等各类活动项目,让小朋友们在家门口“多一种选择,多一点欢乐”。

  青年力量“注入”中小学,送去“及时雨”

  所有负面情绪都有积极作用,它是信号,告诉我们哪里不对。比如,在人际关系中,它表示对方跟你相处可能哪里出问题了,我们可以进行调节……”

  下午3点50分,鞍山初级中学的课后服务时间段,一堂心理辅导课正在进行。授课老师是杨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金小燕。课堂上,金小燕通过情绪九宫格,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会引发情绪的事件,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同时利用情绪四象限,教授调节情绪的方法。

  为助力“双减”工作,杨浦共青团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作用,将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驻区企业青年志愿者、司法局公益律师及公益课程、青年中心公益配送课程等统一纳入资源库,按需配送至鞍山初级中学、打虎山路第一小学、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二师附小、昆明学校等多所学校。拥有十多年心理辅导工作经验的金小燕第一时间报名,“很多小朋友认识自己的情绪还不够充分,更不知道该如何调节。我在12355热线工作了十余年,现在也在中学当心理老师,我希望以我的所学为更多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金小燕说。

  除了为学校配送师资和课程,杨浦共青团还充分利用辖区内的高校资源,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中小学提供服务。在鞍山初级中学的课后服务时间段,每间教室内都有一名大学生志愿者“驻守”。“小朋友们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和老师一起做手工,我一边要管纪律,一边还要看他们做得怎么样。”上海财经大学的志愿者阮航表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觉很特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想拉近和小朋友之间的距离。“我英语还不错,如果有英语作业方面的问题,我还能辅导他们。”

  青年力量的加入,也缓解了校内教师的压力。“周一至周四的课后服务,校内教师可自行解决,但周五下午是他们培训、教研的时间,以往学校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周五的课后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可谓‘及时雨’,对学校而言助益良多。”鞍山初级中学校长史昱说。

  据悉,接下来,团区委将积极组织共青团助力“双减”成果展示和品牌课程评选活动,有效推动“双减”落地落实,进一步丰富杨浦青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

  双休日“无空窗”,“知心姐姐”就在电话另一头

  “您好,这里是‘心闻有约——建设小学师生沟通’热线,欢迎您的来电。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的通话将被录音。感谢您的配合,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日前,建设小学开通了名为“心闻有约——建设小学师生沟通”的电话热线,将十余名拥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组成热线服务团队,旨在为双休日居家的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心理疏导及健康成长等方面的指导,着力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个别化、差异化教育需求。

  小魏是拨打热线电话的“第一人”:“老师您好,我是五年级的学生,打这个电话是想来了解一下,有什么能在家进行而不影响邻居的体育运动吗?”电话另一头的老师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并在脑海里快速梳理,及时给出了相应方案。

  “请问,有什么可以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没有达到,怎么办”……短短两个小时,一个一个来自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电话线娓娓道来。“从这些电话中,我听到更多的是孩子们想与人交谈、沟通的愿望。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让他们敞开心扉,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热线服务团队的一名教师说。

  “‘双减’政策落地后,怎样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建设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设热线前,学校召开了部分家长、学生座谈会,真诚倾听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对热线服务团队的教师们进行了专门培训,尤其针对电话中无法具体或立即解决的问题的应对方法。同时还设计了沟通热线记录表,将记录、整理所有来电,并给出相应方法、对策以及后续解决过程,最终形成“一来电一个案”。

  据悉,目前,建设小学将热线服务接听时间安排在每周六的上午9点至11点,试运转期间,两周一次,不接听时段通过电话录音接听学生来电。接下来,该校将开展问卷调查,听取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可行性意见,适时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或改进服务的时间、次数、内容等。同时适时增加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努力把“心闻有约”师生沟通热线打造成为学校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作业公示+作业分层,因材施教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双减”政策落地后,上海市教委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语文预习古诗《观沧海》,熟悉下面注释;阅读第二课《济南的春天》,划出拟人写法的部分,建议时间总计30分钟……”记者在三门中学看到,每个年级的楼道里都公示着当日本年级的作业内容、预估完成时间等。走进教室,记者发现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家校联系手册,手册上也记录了每天每学科的作业内容、老师的预估完成时间以及学生实际完成时长。

  “家校联系手册上每天需要家长签字,这是方便家长了解孩子每天的作业情况。班主任也需每天批阅,查看各科作业加起来是否超过90分钟,如果超时,班主任需与学科教师沟通减少作业量。如果沟通后仍出现超量,学校将下发《作业超量告知单》,让该教师在告知单下发一天内进行反思与整改,并由学校教学部门进行两周的跟踪监督与检查,如还不能及时改正或再次出现作业超量现象,将会影响其年终绩效考评。”三门中学校长秦娟告诉记者,学校会定期开展学生作业时间问卷调查,对教师作业布置、作业量、学生睡眠时间等进行调研统计,帮助教师开展过程性自我调控。

  同时,千篇一律的作业一定不适合每一位学生,这学期,三门中学还在作业分层上“做文章”,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一般,老师布置的作业以练习册为主,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会安排他们完成校本作业,而对于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孩子,则相应减少练习册的题目,因材施教、量身定制。”秦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