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有了更好玩的打开方式——让孩子们学并快乐着 2019-01-08
“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近日,第六场“杨浦名师工程”教学展示系列活动聚焦体育学科,区内中小学体育教师齐聚市东中学,共同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学生是风景 教师是背景
“教学场景情景化,学生是风景,我们老师只是背景。”这一教学目标在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体育教师施琴的课上得到了充分实践。施琴引用了动画片《小猪佩奇奇遇记》的片段,创设“越过小河”“跳过山丘”“飞跃峡谷”等童话情景,将体育教学动作融入其中,真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同样的方式也被运用于区教育学院施利娟的教学中,漫威电影中的超人与蜘蛛侠形象“空降”课堂,为学生设计了“英雄拯救地球”的一系列任务,从而实现攀登与爬跃动作的教学。“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身体得到了充分锻炼,但他们不会因为简单重复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施利娟表示。
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
“为了使健美操造型稳定,动作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如何在变节奏时处理好动作与节奏的关系?”传统印象中,体育课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文化课分属“不同阵营”。而在控江中学教师张卫琴的健美操教学课上,类似的思维训练问题常常被抛出,以此激励学生与教师搭建问题链,并设置模仿、体验、分析等环节,打破了传统的分解动作式教学。
此外,由师生共同选择与编排健美操套路,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高一阶段主要是基本动作的练习,高二通过跑跳结合开展有氧舞蹈训练,到了高三则分组选择进行爵士、街舞等舞种的训练。”张卫琴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蔡皓和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徐阿根指出,“三化”的新理念在被成功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几位执教者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手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基础运动项目技能的习得,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