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居破局,多彩殷行出圈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⑤

2023-08-2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精神,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全面推进“十四五”期间杨浦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城区环境,即日起,区规划资源局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主题报道,集中展示实践案例和阶段性成效,展示城区形象,擦亮特色品牌。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殷行调研民生工作,提出了“多姿多彩,其乐融融”的发展期望。殷行街道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奋斗,持续不断地向前迈进。

早在1991年,为解决中心城区数万人民群众的住房及交通难题,在市委市政府“挺进中原”的决策下,上海最大的住宅区——殷行社区应运而生,一栋栋住宅楼拔地而起。随着三十年的岁月流逝,殷行街道的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建造初期曾引以为傲的高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如今在规模和质量上已难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殷行街道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工作为契机,携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兰、王一教授团队,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全面的实地考察,从“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五大愿景出发,结合殷行的历史与现状,确定了进一步的发展目标:“人民温暖家园,健康多彩殷行”。

全过程人民民主 智慧叠加打造生活圈

伙伴互助,共促发展。在2023年社区代表大会上,殷行街道成立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伙伴联盟,搭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平台,在运动健康、幼儿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凝聚多元共治集体智慧,充实行动蓝图内涵。

集思广益,谋定良策。街道召开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建议征集会,充分吸纳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新村片书记、居民代表的真知灼见,纳入行动蓝图实施。

把脉问诊,联动剖析。街道多次召开15分钟生活圈专题讨论会,开展头脑风暴,深化细化项目清单,积极对接区级资源,征询区级部门意见,完善行动蓝图编制。

倾听民声,办好实事。街道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先后发放1500余份调查问卷,开展多次调研走访和交流座谈,收集社情民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行动蓝图依据。

全人群综合服务 空间集约完善服务圈

殷行街道为老旧社区,拥有约全区1/6的居住人口,但公共空间十分有限。为最大限度盘活现有资源,街道在如何集约利用公共空间上做足文章,在有限空间开展无限服务,“殷行街道家门口服务站”就是其中的典型。街道通过积极争取区相关部门的指导,综合考量居民需求、规划条件、空间分布等因素,选定在位于殷行辖区相对中心位置的市光路1118号,在面积约800㎡的空间内,以养老服务为核心,将健康养老、就业创业、双拥优抚、救助帮困、未成年人保护等与社区群众相关的服务项目下沉,建成杨浦首个街道级家门口服务站,打造“一站式”民生保障服务。

全区域治理理念 项目布局构建幸福圈

构建“3+5+N”的空间结构,即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睦邻中心作为3个生活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1000m服务范围全覆盖,5个社区级睦邻服务站为分中心,提升服务覆盖率,确保15分钟可达性,以党群服务站为依托的N个基层服务站,将公共服务送至“家门口”。

实施“十大”计划,即满足日常需求的“便民利民”计划、提升居住环境的“温暖安居”计划、服务创业人群的“就业友好”计划、升级社区花园的“拆墙透绿”计划、扩大运动能级的“全民健身”计划、关注出行安全的“出行无忧”计划、打造丰富活动的“多彩文化”计划、提供老有所养的“照护无忧”计划、拓展服务外延的“关怀无距”计划、完善医疗布局的“全时健康”计划。

下一步,殷行街道将挖掘空间,建设公共服务综合体,涵盖党群文化、社区食堂、幼儿日托、日间照料、青年创业、政务服务、健康医疗等功能复合、全龄友好、全时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提质增效。

殷行街道的高质量发展、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已经如画卷一般展开。街道将进一步拓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生活的便利、城市的温度和百姓的笑颜都在这一圈之中得以彰显,使殷行成为一个更加安居、宜居、乐居的民生社区。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