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杨浦区2020年财政决算和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1-11-01

关于上海市杨浦区2020年财政决算

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21722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提出本区2020年财政决算报告和决算草案,请予审查。同时,简要报告2021年上半年本区“三本预算”执行、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和下半年工作的初步安排。

一、关于本区2020年“三本预算”决算情况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在此基础上,政府“三本预算”决算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449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比2019年(下同)增长1%。加上市级财政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989641万元(含特殊转移支付60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调入资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332765万元,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42000万元,收入总量为2848905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9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下降7%。加上上解市级财政支出7698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83085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23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1635万元,支出总量为2848905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与向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

从收入决算的具体情况看,区级税收收入1095596万元,占比85.3%,下降0.1%。其中:增值税309567万元,下降12.2%;企业所得税135734万元,下降0.2%;个人所得税119881万元,增长13%房产税72717万元,下降14.4%;土地增值税146950万元,下降35.1%;契税236061万元,增长111.4%,主要是区域内房产交易量较上年增加,以及税务部门加大了对房地产企业的汇算清缴力度。区级非税收入188903万元,占比14.7%,增长8.6%,增量主要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专项收入。

从支出决算的具体情况看,区级支出中:教育支出349067万元,下降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9866万元,增长3%,公共安全支出121100万元,增长1.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5322万元,下降31.9%,节能环保支出17455万元,增长441.4%;城乡社区支出480569万元,下降25.1%,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11489万元,下降7%,住房保障支出89595万元,下降16.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7075万元,下降2.9%,金融支出16022万元,下降19.6%一般公共预算各类支出普遍下降,主要是按照中央直达资金使用要求,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的资金来源调整为抗疫特别国债,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

按照预算法有关规定,对预算执行中因国家、本市和本区政策调整等因素形成的年初预算时难以预见的支出,通过动用预备费予以安排。2020年,区级预备费预算30000万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增加的政策性增支,包括教师绩效工资和机关津补贴调标。上述支出已按规定纳入相应的支出科目。

2020年,区级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497万元,主要用于平衡预算收支缺口;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231万元,主要是由于地方教育附加等市级财政补助收入增加,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金额增加,调整预算安排的部分项目支出进度未达预期,以及按规定规范部门年终结转结余等因素,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762118万元,比上年增加446735万元。

2020年,区级预算周转金规模未发生变化,年末余额为49800万元,主要用于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

2020年,本区“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709.8万元,完成预算的55%,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全年未发生因公出国(境),以及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649.6万元(购置费1045.7万元、运行费1603.9万元),完成预算的74.9%;公务接待费60.2万元,完成预算的7.5%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116994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2%,增长5.8%。加上市级财政补助收入190794万元(含抗疫特别国债183000万元)、动用上年结转收入63222万元、经市政府批准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528000万元,收入总量为2951964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224282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3.3%,增长5.1%。加上上解市级财政支出1526万元、调出资金24944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2694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31226万元,支出总量为2951964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平衡,与向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99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9.3%。加上市级财政补助收入31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788万元,收入总量为21092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947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1%,增长86.9%。加上调出资金4497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122万元,支出总量为21092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平衡,与向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市财政局下达本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5374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3650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4009000万元。截至2020年底,本区政府债务余额为5072419万元,比上年增加145997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091419万元,比上年增加58915万元(新增一般债券转贷收入60000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83085万元,其中182000万元通过申请再融资债券转贷资金予以置换、1085万元通过自有财力偿还);专项债务余额398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1056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2500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26944万元,其中103000万元通过申请再融资债券转贷资金予以置换、23944万元通过自有财力偿还)。按审计口径计算的2020年底本区地方政府债务率为127%

全区“三本预算”收支项目的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及其增减幅度等明细数据,详见区级财政决算草案。

2020年,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有关决议、审查意见和批准的预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努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推动区域经济复苏向好和民生持续改善。一是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区级财政累计投入56122万元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优化资金拨付、物资采购、资产调拨等工作流程,确保防疫资金物资及时到位、管理规范有序。落实减税降费、减租减息等财税支持政策,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的帮扶措施,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近5亿元,助力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通过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压减一般性支出,合计增加可用财力142132万元,有效弥补财政减收增支缺口,支持疫情防控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切实做好中央直达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确保直达资金流向明确、账目清晰、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发挥“雪中送炭”的重要作用。二是全力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多渠道筹集旧区改造资金,全年投入1761369万元,同比增长2.3%,重点保障定海134街坊,大桥89939798街坊和江浦162街坊等旧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旧改征收1.29万户、30.6万平方米,刷新杨浦旧改纪录。着力保障民生社会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投入民生保障资金959097万元,同比增长1.6%。全面落实援企稳岗、促进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补助政策,助力稳企业、保就业、促发展;支持教育综合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强化卫生健康投入,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加大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社工薪酬等待遇标准,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提高社会保障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环境品质提升,投入基本建设财力381456万元,重点保障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越江隧道、杨树浦路综合改造、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等重大工程,滨江公共空间、世界技能博物馆配套路网、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智慧公安”等重点项目,以及“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和老旧公房消防设施改造等实事项目落地。三是全力推进财政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及配套制度,绩效管理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向政府三本预算拓展,从单一的项目绩效评价向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绩效评价延伸;加强信息技术保障,提高预算绩效闭环管理效能。依法落实“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机制,完成本区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相关专项报告。围绕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以及旧改房源管理、产业扶持资金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制度建设成果和信息化管理举措,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2020年决算情况总体较好,但财政运行和改革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比如,财政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疫情冲击加剧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预算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预算约束力不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治,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仍需深化落实等。对此,区政府高度重视,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本区2021年上半年“三本预算”执行、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和下半年财政工作的初步安排

今年以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十届区委十一次全会精神,聚焦“人民城市建标杆、科创双创作示范、旧区改造大决战、城区治理焕新颜、双十工程接着干、喜迎建党一百年”重点工作部署,抢抓开局起步,强化推进落实。在此基础上,全区“三本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有序。

(一)上半年本区“三本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从财政收支总量看,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5351万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0.7%,为预算的63.4%;收到市级财政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313589万元,为预算的45.9%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1559万元,增长8.9%,完成预算的42%

从财政收入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快,反映出区域经济恢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很大程度上也有去年同期基数低的特殊原因。由于当前全球疫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尚未完全恢复,随着新增减税效应逐步释放,以及同期低基数效应减弱,预计全年收入增幅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财政收支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从收入结构看,区级税收收入623327万元,占比72.9%;区级非税收入232024万元,占比27.1%。非税收入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9.4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上升13.6个百分点,反映出非税收入对区级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财政收入的结构和质量仍有待优化。分行业看,第二产业区级财政收入下降9.7%;第三产业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0.7%,其中:信息与软件业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29.3%,批发和零售业区级财政收入增长2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区级财政收入下降8.8%,房地产业区级财政收入下降7.5%。反映出在疫情持续影响下,本区坚持在危机中育先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较快发展,新型消费需求潜力逐步释放。

从财政支出情况看,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保持对区域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和适度支出强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稳企业、保就业、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2497万元,完成预算的54.2%;卫生健康支出73923万元,完成预算的53.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76509万元,完成预算的62.7%;住房保障支出62331万元,完成预算的67.5%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531510万元,增长12101.8%,为预算的35.1%。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幅较大,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出让节奏加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显著增加。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836233万元,增长639.5%,完成预算的53.4%。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增幅较大,主要是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相应增加。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854万元,下降34.7%,为预算的142.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国有企业利润总体下降,以及部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比例下调;收入高于预算主要是部分项目因疫情未按原计划实施,成本、费用类支出相应减少,企业净利润高于预期。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6万元(去年同期支出数为0,为预算的0.3%。主要是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根据收入进度安排支出。

(二)上半年本区财政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和下半年财政工作初步安排

上半年,我们按照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认真落实区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围绕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目标要求,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职能作用。

一是确保疫情防控常态下的财政收支平衡。正确认识和把握疫情冲击影响和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千方百计落实财政收入来源,夯实区域发展财力基础。加大财政对引进和培育优质税源的支持力度,助力做好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科技创新赋能和产业能级提升,促进创新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落实减税降费及各项财政扶持政策,确保惠企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央直达资金快速分配下达、精准有效使用,发挥直达机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争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额度以及市区联合储备项目市级财力支持,落实本区2021年经营性用地出让计划,确保土地出让收入与旧改征收、土地收储支出的有序衔接和动态平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控制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腾出更多资金统筹用于兜底线、促发展、防风险等重要领域。

二是确保社会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落实。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际均衡发展,推动国家级“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持续加大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投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保障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等公共卫生重大项目推进;全力做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资金保障,上半年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28113万元,确保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积极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支持盘活存量资源、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着力支持“保底线、扩就业、强供给、促匹配、防失业”体系建设,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资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对各类困难人群的兜底保障政策及经费保障标准,织牢织密民生底线。支持独具特色、彰显魅力的文体品牌创建,丰富公共文化、公共体育供给,着力提升文化服务品质和全民健身水平。支持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支持建立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安全韧性的城区治理新模式。围绕旧改民生工程决战攻坚,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定海127131132133141142144145147街坊,大桥94124125街坊,平凉4142444547街坊等旧改项目启动。保障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架空线入地、江浦路改造、“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三是确保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各项制度落地。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工作要点,完善规范工作机制;选取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转移支付、基建投资项目等10个评价对象开展2021年财政评价;主动公开2020年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报告、财政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等绩效信息,并选取5个财政政策,由政策牵头部门试点公开绩效目标。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启动本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和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制订工作。深化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按照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要求和市财政局统一部署,全面梳理和规范本区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为有序推进后续工作做好准备。落实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完整、准确公开政府债务限额、余额、使用安排以及20172020年新增债券存续期等信息。依法向人大报告本区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持续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管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落实、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夯实财政规范化管理基础。积极配合国家审计署、市审计局对本区开展审计监督,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方案,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优化流程,切实提升财政预算管理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切实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为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加快推进“四高城区”建设提供坚实有力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财政收支统筹力度,保持区域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财政收入来源,全力以赴落实财政收入目标,提高收入质量。兼顾当前增收与长远发展,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巩固经济基本盘。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有效盘活存量、强化绩效管理等方式,努力增加可用财力,有效对冲和缓解财政刚性支出压力,确保财政平稳健康运行。依法合规使用新增债券资金,确保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有效发挥债券资金的投资拉动作用。坚持量入为出、聚焦重点、提质增效,加强重大政策和政府投资项目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关注重大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需求,完善财政收支和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机制,确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和资金运行安全。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融入和贯穿到政府履职、财政改革和支出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加大对各类结转结余等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逐步实现财政资金、资产、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是强化财政民生投入支撑,助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强化资金使用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资金精准直达、惠企利民。坚持“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继续做好兜底性民生保障,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加大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保等民生领域倾斜力度,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做好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资金保障工作。围绕深化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积极争取并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全力保障打赢旧区改造大决战;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运行安全、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投入力度。支持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融合发展,提高城区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区域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快推进杨浦滨江、大创智、大创谷、环同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活力更强、环境更优的区域创新创业集聚地和策源地。发挥财税政策效能,助推“区、校、企”联动发展与协同创新,增强大学科技园创新服务和承载能力,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落实各类扶持政策及资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对标本市大力发展的“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经济,支持培育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现代产业和充满生机的创新企业,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营造支撑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投资生态环境。

四是落实财政改革发展新要求,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益。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及时落地见效,推动本区预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构建“制度+技术”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结合2022预算编制,实施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零基预算管理,持续推进财政项目库建设,规范预算项目分级分类设置,逐步建立重大项目储备机制,更好地实现预算资金保障与重点工作安排有机衔接。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制定实施《杨浦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贯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全面梳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信息,加强国有资产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动迁安置房源管理机制,促进房源资金高效运转。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有机衔接的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促进预算合理安排,推动政策完善和管理改进。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推动财会监督与预算编制和执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绩效管理、会计管理等业务深度融合,日常监管与专项监督协调配合,保障财税法规政策执行和财政改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