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体化发展大文章——写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际 2019-12-06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蓝图绘就,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文章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顶层设计,纲要明确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长三角在全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中地位更加清晰。

  2018年11月5日,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区域协调发展大棋盘再落一子。“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

  正在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长江三角洲,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格局中被赋予更重要使命——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后,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种战略叠加和战略升华,丰富完善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分阶段目标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向更明确——

  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一系列具体指标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前景更可期——

  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深刻变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新阶段的“新”表现在:在更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领头羊和排头兵的角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区域;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在全球经济版图和城市群格局重塑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描绘鲜明改革开放亮色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近日印发。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今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这一开放新地标,将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一体化示范区和自贸区新片区,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从最初就打上改革开放的鲜明印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说。

  改革为擎,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重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制度……

  纲要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

  开放为帆,在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三省一市交易团表现活跃。采购之外,江苏团有不少“自选动作”。江苏徐州举办了产业对接会,意在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提升工程机械产业水准;跨国药企阿斯利康与无锡市合作共建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亮相,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进博会“溢出效应”提速长三角一体化。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开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优势之一。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共同打造国际一流市场环境,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

  创新为魂,走“科创+产业”道路,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江苏实体经济基础好,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科技创新后发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铺陈人民获得感温暖底色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百姓生活更便利、沟通更顺畅——

  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隔河相望。伴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速,昔日“断头路”成为通途。如今滁州市区到南京河西只要40分钟车程,两地跨省公交无缝换乘,跨省城市轨道滁宁轻轨预计于2022年投入运营。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根据规划,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一日之内,几可通达区域所有城市。

  公共服务便利普惠,百姓共享高品质医教资源——

  “过去看病是块心病,长三角一体化医好了这个病。”家住上海的曹实说。曹实在江苏徐州参加医保,过去看病要先垫付医药费,再将单据带回徐州报销。随着长三角异地就医结算网络陆续铺开,曹实在上海就可实现医保卡实时结算。

  瞄准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痛点”“难点”,纲要提出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共建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

  “以一体化发展释放民生红利,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铺陈温暖底色,这是高质量发展最深刻的内涵。”陈雯说。

来源:解放日报

[声明]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