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码头 寻求真理的出发地

2019-03-18

  杨浦区秦皇岛路32号东码头园区,是黄浦码头旧址,现在的秦皇岛路码头就在该区域。保留至今的部分老建筑中,氤氲着红色文化气息,沉淀着百年历史厚重。

  100年前,年逾五十的葛健豪从这里出发,远渡重洋勤工俭学,培育了蔡和森、蔡畅一双优秀儿女;99年前,青年周恩来、邓小平从这里起步,留法苦读、做工,带回了新中国的希望……黄浦码头也因此成为中国青年的荟萃地、起航地,是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6批650余位学生登船赴法的地方。

  黄浦码头以装卸杂货、进出口欧洲货物为主

  据《上海港史话》记载,黄浦码头位于黄浦江下游北岸,东起大连路,西至秦皇岛路,北依杨树浦路。这里原为滩地,面积约43亩。1908年至1910年间,日本南满洲铁道会社购下这块滩地,委托日本邮船会社建造了码头仓库,并代为经营和管理。

  1911年9月,南满洲铁道会社接管经营,并于1913年重新改建了原来十分简陋的码头。改建后的码头是方木造的固定码头,全长970英尺,前沿水深20英尺。该码头专门停靠北洋航线(其中主要是上海至大连线)以及欧洲远洋航线船舶,以装卸北洋杂货、煤炭和进出口欧洲货物为主。码头后方建有仓库11座,可容杂货1.7万吨,露天堆场可堆存煤炭约4万吨。

  黄浦码头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的重要出发地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席卷全国。上海,成为1600多名中国青年的荟萃地、起航地。黄浦江两岸分布着众多码头。留法勤工俭学生究竟是从上海哪个码头出发的,众说纷纭。杨浦区党史工作者们在查阅当时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报刊——《申报》《民国日报》《字林西报》等报纸后发现,20批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有6批在位于今杨浦区境内的黄浦码头登船出发,其中包含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葛健豪、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人。

  1920年9月11日,从黄浦码头走出国门的邓小平,和当时大多数青年一样怀揣工业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他事后回忆:“我们看到中国当时是个弱国,我们要使他强大。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使他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所以我们去西方学习。”

  1920年11月4日《申报》刊登《国外轮船》一文记载:“又有包岛斯号已于二号七时,离开日本神户还申,大约明日(五号)八点钟,可以到申,亦停南满洲码头,即于七号开还马赛,先赴香港、海防,然后往西贡、星加坡,而到北出云。”

  1920年11月7日,青年周恩来自黄浦码头赴法。这一天,恰好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三周年。这一天,也开启了周恩来人生旅途的重要转折。留法归来,他已经是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他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凡此种种,透过1919年12月9日的《时报》、1919年12月10日的《申报》和1919年12月10日的《民国日报》看出,聂荣臻等人从此出发;据1919年12月26日的《申报》、1919年12月26日的《民国日报》和1919年12月26日的《时报》记载,葛健豪、蔡畅、向警予等人从此出发(蔡和森亦同船赴法);在1920年11月25日的《申报》上,明确刘清扬等“至杨树浦南满洲码头登乘邮船”,即在此登轮;根据1920年11月21日的《申报》和1920年12月10日的《申报》提供的船期信息,何长工等人乘坐的智利号停泊在黄浦码头。综上可得,黄浦码头作为勤工俭学的主要出发地,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重要领导人,也是从这里踏上寻求真理之路。

  杨浦区是上海近代工业集聚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随着杨浦滨江的开发开放,滨江近代工业文明和红色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滨江四个党建驿站建设为契机,杨浦也将再次梳理滨江红色革命史,在服务站展示内容中突出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意义、作用的相关内容,真正的让滨江旅客广为知晓,弘扬红色文化,宣传建党精神。

20190318.png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