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杨浦人社“1号服务员”

2019-05-16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金刚

  深入开展大调研以来,我坚持调查研究不停步,紧密围绕杨浦发展、人社工作和百姓需求,秉持“追求卓越”的习惯、“让企业群众满意”的愿望和“群众第一”的情怀,力争做杨浦人社“1号服务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民生,为杨浦发展建功立业。

  一个习惯

  做杨浦人社“1号服务员”,就要做出榜样、做出典范、做出成效。我始终把“追求卓越”当成一种习惯,聚焦企业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聚焦杨浦发展中最迫切的需求,聚焦人社重点创新工作,努力破解难题、创新方法、狠抓落实。

  在不断的走访调研中,我发现,追求卓越就一定要对标一流。当前,杨浦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亟需足够的人才智力作为支撑。我们对标国际一流,组织20家企业到全球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美国硅谷开展推介,为海外人才送去招贤贴。我们到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学府广揽人才,为“创新杨浦”发展蓄积力量。我们对标国内一流,带着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前往兄弟区县以及武汉、杭州等人才强市释疑解惑,结合本区双创要素活跃、知名高校众多的特质,兼收并蓄、创新吸收,推出“创友汇”,筹建“高校校友总会联盟”。不到一年时间,占地面积23亩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东部园从无到有,并获人社部授牌,即将在控江路诞生。未来,东部园不仅会为地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服务,更会为地区经济贡献创造新的增长点。

  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我努力探索更优方案、更佳举措。有企业反映办理时限长、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我们立即推出“无否决窗口”,并在“一网通办”的基础上推出“一窗通办”;有企业反映人才政策力度不够,我们扩充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人才20条”,同时“瘦身”办事程序、办事材料,实现“双减半”;有企业反映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我们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管理办法》,配套出台相对应的服务举措。

  一个愿望

  我有一个愿望: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更多的服务对象。人社工作覆盖面广、政策性强,既有高大上的创新引领工作,又有接地气的民生工作。既有就业困难人员,又有贫困特困人员,更有托底保障人员,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实际困难,我都想一一了解,伸出援手。

  作为人社局的“班长”,我常常跟全局干部强调,虽然我们是基层干部,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但一定要关注大局大势,自觉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大调研的基础上,区人社局不断创新突破,每年都以项目化形式列出当年度重点创新工作,年年都有新成果、年年都有新亮点。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全局干部逐渐形成了共识:到基层一线去、到企业群众中去,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找准问题、创出实招。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一项项服务的推出和落地,一系列成果也日益涌现:本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遍地开花,原30多家发展为100多家,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逐渐涌现;本区千寻位置和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两家企业,被国家人社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了杨浦零的突破;杨浦连续两轮在全市创建创业型城区评估中以总评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创建优秀城区”……这些都是我们全体干部在大调研基础上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

  一个情怀

  多年的工作经历在我身上深深烙下了“群众第一”的情怀,我也希望它能成为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不能让大学生当年毕业当年失业,一个都不能落下”,我内心秉持着这样的目标,不断走访调研就业现状、排摸失业群体,深挖社区资源、创新推出的“乐业空间”通过国家发改委信息专报在全国推广交流。我们为失业人员制定就业服务档案和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清单,帮助失业人员早日就业。

  近两年来,我也持续深入贵州遵义、云南丽江等地开展对口扶贫协作,深入乡村、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开展实地调研。我们召开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将杨浦岗位、杨浦培训、杨浦服务带到当地,力争让那些贫困户尽早脱贫。

  我深深体会到,做杨浦人社“1号服务员”,常怀为民情怀、常思百姓冷暖、常兴为民之举,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