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养老模式 织就幸福晚年

2019-02-19

  “金风送喜来,紫荆花已开……”黄浦江畔,光大汇晨长白老年福利院里欢歌笑语,迎来了正式运营后的第一个春节。提供440余张床位,配备双人间、四人间、六人间等多种户型,在近1.1万平方米的庭院内,这家福利院以上海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内涵为核心,致力打造具有海派文化气息的中心城区多业态综合养老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养老机构不同,光大汇晨长白老年福利院有着独特的“混血”属性,它由上海市杨浦区民政局委托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通过京沪合作,公办民营的模式,共同打造医养结合型多功能养老服务项目,为半自理、不能自理及失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文体娱乐、医疗护理、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等全方位的照护服务。

  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对于我们家属来说,选择养老机构看重的不仅是照护机构的专业性,其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也十分重要。”李奶奶的女儿告诉记者,其93岁的母亲听力减退并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家人曾在半年里跑了周边十几家养老院都没找到合适的床位,“之前去了解过的养老院,环境稍微好点的都已经住满了,而条件略差一些的又不能满足我妈妈的一些特殊护理需求。”

  多次参观体验后,李奶奶女儿发现这家新开的光大汇晨长白老年福利院不仅绿茵满地,花木芬芳,地理位置上也优势明显。除了毗邻五角场商圈,生活配套设施不用担心外,长海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等多家医院均离福利院不远。福利院内设医疗室,外建绿色通道,可满足失能、失智、残疾长者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大病可医、小病可疗。在养老的同时能得到个性化医疗和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做到了“医养融合,康养为主”。

  住在院里和李奶奶差不多年纪的老人们每日早早起身,享用完一顿丰盛的早餐,再集体做一段健康的手指操。而后,便开始规划各自的娱乐活动,有的坐在摇椅上,戴上花镜读书看报;有的则三五伙伴一起品茗喝茶;或是相约看一场电影;或是一起练歌为每月的生日会提前准备表演节目……而对于那些半自理、不能自理及失智的老人,在护理员精心的照护下,也显得十分悠闲自若。“决定让妈妈住进这里,是因为公办的牌子让我们放心,民营的资源又让我们舒心,最重要的是在这里能让像我母亲一样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鼓励社会资源加入养老事业

  据区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杨浦区现有老年人口37.6万人,老龄化比例达34.92%。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愈发多元。然而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相对有限,如何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如何利用有限的存量资源,来补充养老床位的缺口?以光大汇晨长白老年福利院为例,杨浦区作出了探索。

  “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盘活闲置幼儿园进行存量土地挖潜,尽量争取提供更多的养老床位,但这一资源利用的空间其实并不大,每年要完成养老床位增量的目标压力仍然很大。”区民政局老龄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以往不同,光大汇晨长白老年福利院所在地块是由良友集团的一处闲置厂房转型而来。回忆起福利院的诞生记,区民政局负责人以“并不容易”来总结。由于闲置厂房属于工业用地,用作其他用途时,需要先行变更土地性质,但早前没有政策支持,对旧厂房的资源利用便始终处于停滞阶段。几年前,国家和地方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资源办好养老事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相继出台,各部门都跨前了一步,政策上的堵点终于被打通。

  土地性质完成变更后,厂房所有者良友集团负责改建,完成后交由区政府承租,引入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企业进行运营管理。通过几轮方案比选,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竞标成功,顺利加入公办养老事业,政府角色也因此从养老服务的直接供应方转变为购买方。

  近年来,养老服务市场对民营资本的大门不断敞开。门槛的放开会不会导致监管的放松?民营资源进入后,政府如何对运营机构的安全性、专业性把关?

  福利院负责人介绍,对福利院开展的养老服务质量测评,由专家组成的第三方评估团,以不打招呼、直插现场,实时提问的模式进行。去年起,一套服务质量动态监测评价体系率先试点运行,90项指标涵盖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三大模块,对福利院进行全面考评。

  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将把动态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区所有的养老机构,打通数据壁垒,建立养老机构信用管理系统,适时发布养老服务机构的“黑名单”和“红名单”。未来将通过标准化管理动态监测,在事中事后加强管理,提升全区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准。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