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发挥高校创新源头作用 助力杨浦双创高质量发展

2021-12-21

小海按:校区、园区、社区是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三个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市就促中心通过推进院校创业指导站建设,积极推进院校双创工作与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各类孵化园区全面对接融合,打通大学生创业“最后一公里”。同时,各区依托院校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型社区。

1.jpg

“三区融合”如同打开了一片隐藏的地图,促进了区域创业创新要素流通,助力区域创业创新工作深度协同开展。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各区,看看他们各具特色的三区融合工作。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杨浦全力推进“四高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创新创业作为杨浦的特色品牌以及“四高城区”建设的重要引擎,一直以来,杨浦不断深化“三区联动”,推进“三城融合”,依托“三个百年”及高校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与杨浦双创事业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创新源头作用,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激活创新要素资源,提升创业服务能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三区联动促融合

厚植双创沃土“生态圈”

 优化载体布局 加强氛围营造

2.png

杨浦着力构建“西、中、东”三个创新协调发展区域,西部核心区打造“创新经济走廊”,中部提升区构筑“创客生态系统”,东部战略区建设“滨江国际创新带”;积极推动“创智天地、国定东路、长阳路、环上海理工大学”四大创业创新街区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全要素、开放式、便利化、全生态的空间载体;充分依托高校资源优势,深化区校合作,积极打造十四五“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多点发力”的城区发展格局,加快核心功能不断升级,有效促进产学研对接。

3.png

目前,已建有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28家,孵化总面积达25万余平米,形成涵盖社区创业园、高校科技园、民营孵化器等多类型、多形式孵化载体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杨浦在前两轮创业型城区创建中,均以总评第一的成绩获评“创建优秀城区”,区域内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5家,获评数量居全市前列,社区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丰富多元的孵化载体及配套专业的孵化服务,为优质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培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营造了“宜创宜居”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强化政策扶持 提升服务能级

积极推进杨浦特色政策体系建设,在全市首推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实习”政策,充分发挥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创业实践平台功能,联动区内高校科技园、街道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型孵化器等各类众创空间导师资源,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4.png

同时,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降低其创业成本,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配备了最高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以专项资金扶持助推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在杨浦能创业,创好业,2021年共资助企业100家,资助金额396万元。为进一步加大杨浦区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在市级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基础上做叠加配套。

5.png

此外,依托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杨浦分团、首席创业指导咨询师为主体的人社双师队伍进高校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把脉;每年开设“高校创业师资能力提升营”,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导师服务能级;同时,鼓励高校推荐优秀创新创业教师、专家、教授加入专家志愿团,以专业之长助力初创企业发展,推动高校创业导师由“学院派”向“实践家”转型。

深化三区联动 促进资源涌流

在区校共同努力下,杨浦已有6所高校建立高校创业指导站,复旦、同济、上理工等高校已相继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覆盖“通识、专项、认定、海外引进、创新启蒙”等创新创业课程,结合各高校工作特色,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创新创业模式。在2020-2021年度上海市院校创业指导站服务成效评估中,杨浦6家高校有4家荣获A级,1家获得产创特色奖,1家获得科创特色奖。

6.png

在区校合作联盟基础上,大力鼓励街道与高校加强联动。目前,四平、殷行、新江湾城、长海路等10个街道已与联盟高校建立合作,其中上理工更是与殷行、长白、控江、延吉、江浦、五角场和长海路等多个街道签约共建。依托共建机制,街道将市区创业政策、社区服务需求、辖区内创业载体、创业服务等资源,主动对接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如长白、四平街道将社区公益服务需求与上理工、同济等高校的优秀创业团队对接,并共同开展涵盖“教育培训、项目设计、实践孵化”等全过程的公益创业训练,推动项目与载体、与百姓需求的对接落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公益创业”发展之路。

打造杨浦特色树品牌

激活高校双创“动力源”

开展典型选树 培育双创主体

大力支持奖励高校学生开展科技类活动,多措并举对接科技类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动员高校大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中国创翼”“创客中国”等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以及杨浦区“延吉杯”创业大赛、五角场创业大赛等活动,依托区校创业导师资源为参赛选手开展针对性辅导,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孵化。

7.png

三年来,累计收到各项报名3000余个,复旦大学的千里电池、爱降解两个创业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创新组第三名;同济大学的“净梧环保”、上海体育学院的“红色筑梦三项赛”、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蒲蒂——让中国的插画艺术绽放在世界舞台”等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在国家、市、区各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提升创业能力 搭建实践平台

杨浦区大学生“男神女神”创业能力训练营(以下简称“创训营”)是聚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集理论、实践和竞赛为一体的创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8.png

创训营

9.png

该项目坚持整合优化特色做法,充分发挥“1+1>2”的积极作用,以“选苗—播种—培育—择果—结果”为主线,采用“知识—技巧—实习—实战—路演”一体化训练模式,秉持五个相结合,即“知识与体验”“竞争与团结”“个体与团队”“课堂与课外”“学员与项目”,不断升级培训体系,打造创业链式服务,建立青年人才发展的“第二课堂”。创训营开展3年来,报名学员逾600人,接收学员156人,为杨浦发现、培育了一批创新新生力量,为推进区域转型发展输送了不竭的人才源泉、智力支持。

纳百花齐放 奏杨浦特色篇章

“三个百年”是杨浦打响双创品牌的立足点,特别是“百年大学”作为杨浦品牌标识,将发挥好高校创新源头作用是近年来杨浦各大高校孜孜以求的不竭动力。

91.png

在复旦,持续建设“创新创意与行业发展”专创融合课程,通过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92.png

在上理工,以“思创”为根本,着力人才培养;以“专创”为特色,构建融合之线,建设产教融合平台;以“科创”为重点,将“以赛助创”作为核心抓手;以“产创”为延伸,搭建全流程双创成果产业化平台。

93.png

在同济,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载体,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平台,实施“学时”“学分”“学程”“学历”四学培育体系,建设专创结合的通识、专业和实践课程,将项目、竞赛、实践与课程教育深度结合。

94.png

在上体院,以产教、专创双融合为基本理念,创新传统课堂形式,开设1门必修课程、1门国家级创新创业社会实践金课(通识课程)、N场企业家讲座,形成了1+1+N的课程体系。

95.png

在版专,搭建出版传媒行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建立跨行业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推进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构建产业生态,培育创新创业产业环境,以赛促教,产教融合,落实创新创业教学多样化措施。

96.png

在城建,打造“六位一体”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设置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创业技能课程、竞赛课程、孵化课程和国际课程等六大模块,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将创新创业的思维和方法渗透到专业教育过程中。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

未来,杨浦将更加有效利用好高校集聚优势、空间载体优势、双创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好高校创新源头作用,不断强化创新驱动,盘活要素资源,壮大流量来源,厚植双创沃土。依托创业园区载体,强化与高校、园区合作,不断探索高校、园区、政府三方共同参与、共享资源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创业资源的有机对接。在政策落实、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创业项目培育等方面做深做实,积极推动“三区联动”的深度融合,为杨浦“四高城区”建设以及打造适宜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做出卓越贡献。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