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携手遵义湄潭、道真两县脱贫奔小康 2019-05-14

  杨浦区东西部扶贫协作援黔工作日前传出喜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道真县通过第三方机构实地评估,达到退出贫困县标准,两县成功“脱贫摘帽”。

  根据中央、市委的统一安排,自2013年以来,杨浦区正式启动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市正安、道真、湄潭三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依据“民生为本、教育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工作方针和“中央要求,当地所需,杨浦所能”基本原则,杨浦积极与对口三县开展对口帮扶。

  区援黔工作小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对口遵义市扶贫协作项目资金达33534万元,其中杨浦对口帮扶的正安、道真、湄潭三县,安排的援助资金约占四分之一,涉及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等类别共103个项目。

  产业帮扶:“全产业链”助农户增收

  谢坝仡佬族苗族乡位于正安县东南边陲,属遵义市8个少数民族乡之一。2014年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0户3821人,贫困发生率为25%,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杨浦区对口帮扶以来,聚焦边远贫困村,聚焦少数民族乡,共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3个,总投资1399万元。2018年底,谢坝乡贫困发生率降到2.9%,达到了全乡整体脱贫的标准。

  谢坝村占地19.4亩的冷水鱼养殖项目是杨浦区援建工程,项目总投资120.0337万元;另一配套温室大棚项目共建设温室钢架大棚15座,总面积470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0.3562万元。两个对口帮扶项目建成后,交谢坝村委会由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每年所得利润的4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60%根据脱贫攻坚需要确定分红对象,量化分配兑现到贫困户。目前,这两个项目都已正式投用,年获利20万元,利益联结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户均分红达1200元。

  杨浦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先后在谢坝乡投入了冷水鱼养殖及温室大棚、灵芝破壁加工厂、林下养鸡、茶叶加工厂和茶青交易市场等多个项目。按照杨浦区扶贫协作“以产业为重,开展全产业链帮扶”的思路,从基础设施建设、育苗到销售全过程进行项目设计和资源整合,切实使帮扶资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相衔接,有效带动了利益联结贫困户脱贫增收。

  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下,杨浦与遵义三县开展多方面的对口帮扶工作。2018年,安排对口帮扶遵义三县项目65个、资金7770万元(其中市级项目50个,资金7320万元);2019年,安排对口帮扶遵义三县项目45个、资金8519万元(其中市级项目24个,资金7829万元)。

  消费帮扶:产销对接解后顾之忧

  “促进消费扶贫、产销精准对接”是近年来杨浦对口帮扶的新思路。经过杨浦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遵义市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同步推进。上海电视购物平台——东方购物对“遵义红”、“湄潭翠芽”茶叶进行电视直销。

  今年4月19日,第11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市湄潭县拉开序幕,由杨浦区邀请企业参展承办的上海馆,吸引各地的茶商前往洽谈交流,依托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绿色农副产品“飞”出大山。

  农产品好种难卖,山区群众“靠山吃山”遭遇销售难怎么办?在道真县,杨浦援黔干部“卖菜书记”周灵的故事广为流传。道真高山生态蔬菜质量优、口感好,但产量低、成本高。全县建档立卡的6.2万贫困人口,散落在广阔的海拔10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间,因为缺少稳定的销售渠道,坐拥良好资源的农民担心好种难卖、市场风险大,发展高山蔬菜的主观意愿不强。“卖菜书记”瞄准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前景,主动挑起了“销售代理”的重任。经过10多次对接,与永辉超市华西区达成了2000万元合作意向。目前,道真县83个村(居)均成立了商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4个乡(镇)均组建了商品蔬菜购销公司,建成商品蔬菜分拣包装中心;自2017年启动“遵品入沪”以来,仅道真农产品入沪就达1000余吨,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近300万元。

  “产销对接、以销促产”新理念,推进道真县着力在市场拓展、产品品牌、流通标准、基地建设、产品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主体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带动当地蔬菜产业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引领了当地产业扶贫新模式。在上海市、杨浦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及援黔干部的倾力推动下,道真县已发展蔬菜14万亩,建成万亩蔬菜产业带7条;建立完善了“县统筹、镇对接、村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了“1+14+83”产业发展主体,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实现增收目标;牵头上海农科院在道真建立试验基地,并买断新品种种植权;制定了“千百十”人才培训计划,不断细化销售、保险、种植分工,实现人才专业化;成功与西郊国际、食行生鲜、上海高校后勤、永辉超市进行有效的产销对接。

  2018年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上,道真蔬菜共签订购销合同3130吨,销售金额达1485万元。杨浦区相关部门、高校食堂也采购了价值数百万元的道真蔬菜,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难题。

  民生帮扶:助力贫困农户开启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欠发达地区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惠民利民的实事工程。2018年,遵义市湄潭县易地扶贫搬迁数达2450户9498人,祖祖辈辈隅居深山的农户走出大山移居城镇后,一时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如何让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实现“既搬得出来,又稳得下来”是湄潭县脱贫攻坚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促进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加速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杨浦援黔干部借鉴“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上海市杨浦区建设社区睦邻中心成功经验,在湄潭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了中国西部首个睦邻中心——湄潭经开区田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睦邻中心,集中了文化活动、就业服务、社区卫生、就业培训、儿童活动等功能,为搬迁户搭建一个就近、便捷、综合的服务和文化平台,帮助村民尽快适应搬迁后的新生活。

  搬出穷山沟,幸福来敲门。位于正安县安场镇瑞濠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业园区,是目前遵义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规模达3222户13945人,几乎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连续两年,上海市、杨浦区对于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后续扶持倾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儿童福利院、社区卫生点等硬件设施;加强教育医疗资源集聚,组织杨浦区第二艺术幼儿园、杨浦职校与正安职校结对;开展医疗援助服务,组织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医生千里迢迢赴黔为儿童开展眼疾筛查;引导社会资源助力,动员上海特殊关爱基金会向移民家庭捐献了3680件羽绒服,上海水象网络公司为正安四小捐献4000多套校服,“英语流利说”公司为山区孩子们捐献了智能云课堂。

  从居住在最陡峭的山岗、耕耘最贫瘠的土地,到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了县城,搬迁户梅宗刚喜笑颜开:“住房条件改善了,孩子读书、老人看病方便了,我和老婆在工业园也找到了工作,原来担心的事情现在都没有了,怎么能不高兴!”

  随着脱贫安置点“送文化进移民社区”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推进,易地搬迁群众归属感、获得感逐步形成,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智力帮扶: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循环

  扶贫先扶智,教育要先行,为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循环,让贫困群众的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杨浦的对口援助工作着重加大了对教育项目的投入。正安县上海艺术实验幼儿园占地8.2亩、建筑面积6617.02平方米、建设投资1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来自2017年上海、杨浦区的帮扶资金。目前已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点及周边共563名适龄儿童入学,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491名,占比87%。

  按照“硬件完善和软件提升相结合、同步走”思路,除资金帮扶外,杨浦区还安排杨浦区第二艺术幼儿园全方位指导该园建设和运营。在项目方案设计之初,该园园长即赶赴正安县,就内部功能设置,结合课程安排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建成后,杨浦区选派幼儿教师前往该校面对面带教、示范,并组织正安县园长、教师赴上海开展培训,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47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982人。学校开设有护理、乐器修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等9个专业,对建档立卡户学生实行“两个优先”政策,让他们在家门口读书、家门口就业,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目标。自2013年对口帮扶正安县开始,上海市出资500万元援建了“浦江楼”,专门为学校各类专业开展实训活动所用。杨浦区职业技术学校与该校开展“1+2”联合办学,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杨浦辖区内的上海市现代音乐职校紧紧围绕正安县吉他主导产业,于2017年与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共同成立了“吉他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上海学习吉他演奏。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是贫困地区群众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帮扶工作推进中,杨浦的学校、医疗机构与对口地区深入推进共建:复旦实验中学与正安七中、杨浦职校与正安职中、杨浦区第二艺术幼儿园与正安县上海艺术实验幼儿园、鞍山实验中学与道真玉溪中学、杨浦职校与道真职中、上理工附小与湄潭四小结对共建;殷行社区卫生中心与上坝乡卫生院、杨浦区中心医院与正安县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与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结对共建。

  据统计,2018年,杨浦支医、支教志愿者赴遵义湄潭、道真、正安三县,培训乡村基层干部、贫困村党支部书记5批次114人,培训基层教育专业人才8批次2014人,培训基层卫生专业人才2批次1702人,培训农业科技专业人才1批次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