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上海市非遗传承人社区项目保护传承工作室公布!杨浦区7家入选! 2021-12-17

  日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了“第一批上海市非遗传承人社区传承工作室”名单,杨浦区共有7家非遗传承人社区项目保护传承工作室入选。

W020211217602252369393.jpg

  据了解,自2021年起,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已有“非遗在社区”工作框架内,在本市基层社区推进建设100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社区项目保护传承工作室,常态型、创新性、生活化地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以不断增强非遗在现代城市各层级,尤其是基层社区中的传承传播活力,推动非遗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社区工作室由上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相关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签约成立,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同各区文化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负责社区工作室的设立、管理,以及相应的业务工作指导。社区工作室日常工作要求突出“扎根社区内”、“生活化传承”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基本概念,并常态化地开展项目在本市基层社区的保护传承工作。

  多年来,杨浦区持续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让非遗项目传承人、保护工作志愿者扎根社区,长期开展演、讲、示、教等传承传播活动。并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民俗节庆等特定节假日,在社区开展非遗传习活动、非遗体验课程,让非遗保护意识根植在社区居民的心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杨浦入选第一批上海市非遗传承人社区传承工作室名单的7个工作室吧!

  孙红喜绵拳保护传承工作室

  孙红喜,绵拳第一代传承人孙福海的孙子,自幼跟随父亲孙长根(第二代传承人)专习绵拳,深得武学真谛。多年来他积极投入传承与发展绵拳,成立“上海兰桂坊绵拳武术俱乐部”带徒教授绵拳,拍摄大量绵拳练习视频上传各大网站,参加国内外武术比赛增进交流,走进校园开设绵拳基础课程等。2018年,孙红喜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绵拳传承人。

  工作室位于杨浦区江浦社区文化活动内(许昌路1150号),拥有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红喜老师为引领,徐小龙、方国平、夏法度、王柱庆四位区级传承人为骨干的优质传承人团队,配备较为健全的非遗项目工作人员、后勤,设立工作室管理制度,多年来在江浦辖区学校开展绵拳项目的传承活动,已经形成长期、固定的传习模式。

  贾志虎上海港码头号子保护传承工作室

  贾志虎,1956年进入上海港务局杨站码头(后改上港十区)从事码头装卸、搬运工作。在师傅的带教下,学唱码头号子,是一位唱号子能手。2009年,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贾志虎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上海港码头号子各类保护传承活动,对搭肩号子、肩运号子、扛棒号子等多种类号子和苏北帮、湖北帮诸流派作示范指导,深受欢迎,独具代表性。

  工作室位于定海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长阳路3066号),是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为保护传承内容,以国家级传承人贾志虎为传承人代表的社区非遗传承工作场所。2014年定海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上海港码头号子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基地内打造了一个集开展保护传承活动、图文展示区域等内容为一体的传承工作室。为传承队伍提供活动场地,基地内的上海港码头号子展厅也向市民免费开放。

  郑树林花样经保护传承工作室

  郑树林,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样经剪纸”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盐城派”剪纸大师陈庭裕弟子,在三十年里,不断收集整理上海传统花样经。一张纸、一把剪刀,郑树林用双手剪出了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璀璨。从拜师学艺,到开办个人习作展览,到今天的“非遗”传承人,几十年的情谊,环绕指尖,这是民间艺人无声的坚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均对其进行了报道。代表作品有“百百图”(包括百鸡图、百鸟图等),出版了《剪纸入门》、《花样溯源》、《剪纸艺术》等与上海城市有关的剪纸作品。

  工作室位于长海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分中心(佳木斯路315弄7号),是一个以民间艺术剪纸创作研究教育的非遗传承工作室。工作室创作的个性剪纸书画作品为众多五百强企业创作过并被收藏。为传承弘扬优秀非遗,工作室创作出版书籍,已出版《剪纸入门》、《闲话与花样》等书籍。

  戎爱娟香囊制作保护传承工作室

  戎爱娟,上海荣庆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戎爱娟在吉林长白山林区跟随张福生学习中药知识,学成之后,她把张福生传授的香囊制作技艺及中药配方带到上海,根据江南的气候变化调制了荣庆堂特有的香囊配方,同时又采用江南布艺和绣品的制作工艺,制成祛病辟邪、香味独特、外形美观的荣庆堂香囊,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为了更好体现香囊传承,戎爱娟着手成立了香囊传习所。同时带徒授艺,让这古老文化传承到各个领域,街道、学校、商圈等,不分年龄段都能喜爱。

  工作室位于殷行街道包头路603号,开展丰富的进社区、进街道非遗传习活动、非遗体验课程等。工作室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香囊DIY制作活动。并开展各类关爱及公益活动,为残障人士、特殊儿童,特困人群开展别有生趣,符合特定人群的香囊活动,让特殊人群感受到制作香囊的快乐。工作室还开展授课讲解,走进社区教百姓动手制作,充分发挥非遗项目在维系邻里情感、促使社区和谐、加强社会治理、推进文旅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让百姓体会到学做香囊充满着自信,充满着爱意,让一个小小香囊传递爱心,让它香味芬芳,防病养身保健,让大家其乐融融。

  戚依平面塑保护传承工作室

  戚依平,上海市级非遗项目“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将非遗项目“面塑”传承并发扬。目前共培养“面塑”传承老师6位,其中马雪斐和孙俊姝已被评为杨浦区区级非遗传承人。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特殊群体、进营区、进商区、进园区开展各类传承保护和展示推广活动,并辅导新大桥中学和虹桥镇社区编写了《指尖上的面艺》和《虹桥面塑从入门到提高》等教案。

  工作室位于新江湾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遗展示厅内(国秀路700号)。由市级非遗项目“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戚依平,依托面塑工作室开设面塑班,开展讲座、展览展示以及区域交流互动活动。疫情期间通过各类直播平台传授面塑技法,录制视频教案,推动面塑项目的传承、传播与传习,进一步丰富各类人群的学习活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树立文化自信。

  王励新布艺画保护传承工作室

  王励新,海派布艺第三代传承人,布艺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与母亲学习女红、手工,7岁便能自己做绣花鞋,自小耳濡目染,很好的掌握了绣花工艺、颜色搭配等方面的技巧。退休后,王励新孜孜不倦,精心研发,不断探索与创新,将传统手工艺的精髓,结合现代元素形成了海派布艺。她在创作过程中,创新地加入了腈纶棉、自染绸缎等材料,把简易的布贴演变成具有立体感的海派布艺。在制作工艺上,研发了针筒灌胶穿线的金边粘贴法等技艺,使得海派布艺画更加精致、更具观赏价值。

  工作室位于四平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抚顺路360号),由四平路街道区级非遗项目海派布艺传承人王励新及其弟子孟新民、孙金凤和部分优秀学员组成。工作室日常工作主要是传承队伍的梯队建设,在海派布艺爱好者中选拔培养年轻接班人。并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在辖区校园开设海派布艺校园传承点,由工作室成员担任辅导老师,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通过各项非遗宣传普及活动,扎根社区、园区,增加海派布艺项目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同时积极和同济大学合作,开发海派布艺文创产品,同时以街头美术亭等形式开展海派布艺的宣传推广工作。

  陆诚祥风筝制作保护传承工作室

  陆诚祥,杨浦区非遗项目“风筝制作与放飞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沪上知名风筝手艺人。40余年里遍访风筝制作名师,继承古老的传统风筝制作以及结合现代文化演进变化创新。在授课的同时,他为杨浦区少年宫、东辽阳中学、复旦科技园小学、沙田学校等编写《风筝技法读本》,大力推动传统板类、硬翅类、龙类风筝制作项目进入中小学劳技课程目录。

  工作室位于新江湾城街道时代花园小区内(殷行路850弄161号101室),在陆诚祥带领下,工作室多年致力于推广风筝技艺,从社区小课堂,到全市各大、中、小学40余所校园内,面向全社会各年龄阶层人士开展公益授课,传授风筝制作与放飞技艺,培养风筝兴趣爱好,拓展风筝技艺的群众基础。